控股股东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和证据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市净率股票估值理论为基础,在对“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概念进行界定后上提出了控股股东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回归模型对2005年-2010年间控股股东二级市场的套利收益率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有相当比例的控股股东在利用大盘的波动进行高抛低吸的同时还会借助手中所掌握的控制权优势操控上市公司的业绩或利用提前预知业绩的信息优势进行套利,从而达到获取超额的资本利得控制权收益的目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特别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公司高管薪酬成为公众和学术界争议的焦点。本文选取我国2003年到2009年间1231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薪酬差距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薪酬差距和描述晋升概率的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高管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设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符合锦标激励理论,研究结
本文以2006-2009年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资源基础理论的框架下分两个阶段逐次构造修正模型,考察监事人力资本对监事会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监事的人力资本是监事会治理效果好坏的内在决定因素。监事的态度越积极,监事会治理效果越好;监事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与监事会治理效果呈现非线性关系;加入所有权性质调节后,激励机制对监事会治理效果的影响显著提高;但是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使监事的专业知识
董事会结构是影响董事会效率与独立性的重要因素,也是解决早期公司治理失效问题的关键,本文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与博弈论,在充分考虑企业战略形态、外部董事对董事会结构影响的前提下,构建企业董事会最优结构模型,探讨最优董事会结构与董事治理效率的相互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董事会治理机制,为完善企业董事会建设和改善董事会治理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本文以2005-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存在较为显著的运气薪酬现象。本文进一步的分析检验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运气薪酬。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以及董事会独立性的增强均有利于减少运气薪酬,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而大股东持股比重较低的公司相比持股比重高的公司,运气薪酬现象则显得更为严重。
本文选择制度变迁、企业权力结构变动、治理演进的视角,从企业经营者激励主体、激励目标与激励模式的互动关系展开,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企业权力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作为分析的理论基础,融合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理论,探究制度变迁、权力结构变动、治理演进下企业经营者激励的机理、模式。在研究中将企业经营者激励看做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博弈论、案例调研等方法,分析企业内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竞合
近年来台湾取消「外国专业投资机构」之管制,使得法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持股比例逐年增长,由于法人投资者除掌握大量资金,其在投资方面之专业程度及经验亦优于一般投资人,因此对于监督公司治理具有影响。本研究探讨法人投资者之性质,首先分析其监督机制之差异,以探讨法人投资者对盈余管理之之监督效果;此外,因台湾企业多数为家族型式,本研究亦考虑台湾家族控制之特性对法人投资者监督机制之影响。 实证结果显示无论家族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4年-2009年第一、二大股东均为非国有性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股权集中、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偏离可持续增长。(2)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3)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大于50%相比,持股比例小于50%时,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这些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倾
文章以深交所上市公司大小非减持为例,实证研究控股股东减持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还是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减持都可以提升上市公司价值。但是,国家控制公司控股股东减持所带来的公司价值的提高低于非国家控制公司价值的提高。控股股东减持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对其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既有控股股东又有制衡股东的股权结构应该成为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调整的方向。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对机构股东积极治理价值效应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机构股东积极治理的价值效应不显著,但在加入投资者关系管理调节变量后,价值效应显著,投资者关系管理同时是基金积极治理产生价值效应的中介,说明机构投资者需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调节作用下才可发挥显著的积极治理效应,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机构股东积极治理产生价值效应的必要条件,也是基金积极治理的桥梁。
基于我国机构投资者股利税收异质性,系统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税收成本差异与上市公司股利收益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基金承担较高的股利税收成本,基金持股与股利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而社保基金的股利税收成本最低,社保基金持股与股利收益率显著正相关;非基金的公司类机构投资者所获股利虽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但避税成本较低,因此非基金持股与股利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