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固液相变的蠕动泵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dire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一种新概念型的基于相变的蠕动泵,该泵通过降温和升温促使泵流道中的工质发生相变,并借助于工质相变时产生的膨胀和收缩来推动工质向前移动,从而达到泵送流体的目的.由于这种新型的蠕动泵依靠流体自身的相变产生动力,所以没有任何运动部件,并可完全通过热电器件加以控制,由此可以大大延长泵的使用寿命,而且使用比较方便.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对这一新型蠕动泵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其他文献
进行了微通道内CO流动沸腾传热与压降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测试范围为:系统压力3.99~5.38Mpa,测试段入口空气温度-3.08~16.96℃、热流密度10.1~20.1kW/m、质量流速131.4~399.0kg/ms.结果表明,质量流速与热流密度对流动沸腾传热特性有重要影响,通道内沿CO流动方向的压降很小,两相区的传热系数远比单相区的高.
对CO在细径管内蒸发换热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管为内径为4mm,长为0.5m的紫铜管.实验中参数变化范围内,蒸发温度1-15℃,质量流速100-300kg/ms,热流密度2-18kW/m,干度0.1-0.9.结果表明CO呈现与传统制冷剂不同的蒸发特性,CO蒸发换热系数高于氟利昂类制冷剂,蒸发温度和热流密度是影响换热系数的强函数、质量流速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弱,传统制冷剂的换热系数预测关联式不适合C
基于宏液层蒸发模型,对高热流密度情况下的沸腾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首先,分析了宏液层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对活化核心的密度和空间分布,以及蒸汽柱的直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明确的计算方法.从而,可以模拟一个分离周期内蒸汽柱的生长过程和宏液层的构成变化,定量给出各换热部分(宏液层变薄和蒸汽柱增长)的贡献.最后,给出了沸腾曲线以及临界热流密度(CHF),结果表明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预测沸
多孔芯冷凝器是为了解决毛细泵回路(CPL)系统中的压力波动问题而产生的,冷凝器内汽液相变界面的位置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流体能量(EOF)法,来研究平板式多孔芯冷凝器内工质流动与相变换热特性,对其进行了理论建模与数值计算,得出了蒸汽冷凝时所形成的汽液相变界面位置,并与现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定性地讨论了影响界面形成的几个主要因素.
为深入了解超临界条件下水在水平管内的传热和传热恶化特性,考虑了物性(密度、比热、粘度、导热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采用RNGκ-ε模型对超临界压力下水平管内水在高热流密度下传热特性进行数值研究.分析了壁面热流密度、质量流速、压力、管径以及流动方向对传热和传热恶化的影响,发现尽管流动方向不同,但是水平管中和垂直管中的壁温和传热系数的平均值却基本相同.
利用FLUENT计算软件,对行星式三重流CVD反应器的输运过程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研究.根据模拟结果,对这类反应器中输运现象与外部参数的关系、特别是反应腔内对流涡旋的产生和发展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和讨论,给出了抑制对流涡旋、获得薄膜生长所需的最佳输运过程的优化条件.
流体绕流具有指数速度特征的连续延伸表面边界层是制造工业中常见的现象.本文利用Adomain拆分和Padé逼近方法,确立了边界层的动量和热量传输问题的解析近似解,该解具有级数形式.将得到的近似解与其它早期研究者的典型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所用的运算法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所得到的近似解有助于分析问题的机理,所使用的方法可以推广到非牛顿流体的情况.
文章根据双膜理论,分析了气液反应的吸收机理,用一种边界识别法分析亚硫酸盐强制氧化气液反应.研究表明,在没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O与SO的反应处于慢反应状态,当SO的浓度低于0.328mol·L时过程为双模控制,SO的反应附数为1;当SO的浓度大于0.328mol·L时过程逐渐变为气膜控制,SO反应阶数为0.有催化剂钴离子时,SO也存在同样的临界浓度,而催化剂钴离子的反应阶数则受到气液传质的影响,分为
通过对在加热面朝上和朝下的不同大小和过冷度的汽泡周围温度场的测量,估计Marangoni对流和自然对流对汽泡周围流场的影响.通过比较测量所得温度场和带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即使在加热面朝下,自然对流依然影响着整个流场.在完全没有浮升力时,Marangoni流会使得流场呈现一个向下的射流;但有了浮升力,向下的流动会立刻转向上,就像加热表面附近的涡流.因此,对加热面朝下的汽
以乙醇为工作液体,对声空化作用下直径为20mm的水平铜管的沸腾传热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中对空化强度进行测定.实验研究发现,声空化对过冷沸腾有显著强化作用;在核态沸腾区,声空化对沸腾起始区域的强化率最大,但是随热流密度的增加,强化率逐渐减小;当热流密度相等时,强化率随空化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实验研究认为,声空化引起的液体的宏观湍动及由于声冲流的存在导致的边界层厚度的减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加热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