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中期和末次冰盛期的北极涛动

来源 :第十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暨两岸青年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古气候模式比较计划第二阶段(PMIP2)的4个海气耦合模式(亦即CCSM,HadCM3M2,IPSL,and MIROC3.2)比较了北极涛动(AO)在全新世中期(MH)和末次冰盛期(LGM)这2个古气候时期相对于工业化前时期(PI)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MH时期AO的强度比工业化前略微减弱.尽管AO的空间分布型和垂直结构与PI时期相近,极地西风有轻微的减弱并且中心下移到平流层低层,伴随着极涡的减弱和冷极区的变暖.LGM时期北半球经历了严寒,此时AO的强度比MH时期有很大的降低,AO空间分布型的正、负值中心以及极涡和西风气流进一步减弱,而且西风气流中心移到中纬度对流层上层.极区在平流层稍微变暖,而在对流层仍然偏冷.AO表现出对于气候背景变化的敏感性.
其他文献
基于3维变分同化技术开发了亚洲沙尘暴数值同化系统,该系统可以同化我国FY-2系列卫星的沙尘气溶胶强度指数和中国中国气象局地面常规气象台站观测的能见度(天气现象)以及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网观测的PM10资料。通过2006年春季(3月01日-5月31日)该系统实时运行结果表明,资料同化有效改善了模式系统的预报效果,有无同化的预报效果检验表明:2006年春季平均TS在有同化时比没有同化提高了41%。该同化
臺灣,就地理位置言,正跨在北回歸線上,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季平均溫度約爲14℃.唯由於地當冬季極地大隆冷氣團,由源地爆發到出海必經之地,致部分平地測站冬季仍有攝氏零下之低溫發生,如台北之極端最低爲1963年元月廿八日的攝氏零下1.7℃.更由於地形陡峭,致冷氣團南下時,高山地區氣溫經常下降至冰點以下,其中玉山、阿里山、合歡山、太平山、大屯山的鞍部與陽明山竹仔湖等地,更會發生降雪事件.就計區內1
会议
我们对东亚地区季节平均降水进行季节依赖的EOF分析(S-EOF)。两个主导模态分别对应ENSO后一年及ENSO年,它们约解释44%的总方差。第一模态,El Nino衰减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出现负降水及反气旋异常。反气旋异常导致了从中国长江中下游延伸到日本南部的正降水异常。随后的秋季,气旋异常替代原先的反气旋异常占据了西北太平洋,并使中国东南部降水减少。这一异常降水型在之后的冬季和春季一直维持。第二模
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及奇异值分解方法,讨论了冬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冷源的年际变化及其与大气/海洋环流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青藏高原东部异常强(弱)冷源可以使随后我国东部维持异常偏北(南)风,并诱生出赤道太平洋地区大范围的异常偏西(东)风,从而可以促使下一个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异常偏暖(冷)。而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可以通过次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来影响下一个冬
本文利用观测资料分析和GFDL AM2、NCEP AGCM、NCAR CCM3三个大气环流模式模拟来研究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对亚洲季风区气候的影响。发现当处于北大西洋暖海温异常时,即AMO的暖位相,在四季均使得东亚表面气温升高,同时造成印度的北暖南冷的气温分布;并对东亚季风气候的年代际变化有显著的调制作用,暖位相AMO增强东亚夏季风,减弱冬季风,冷位相则相反;暖位相AMO在四季均增加了印度的降水,以夏
近年来,全球变暖对台风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引起了气候和台风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辩论.Emanuel (2005)研究发现北大西洋过去30年来表面海水温度上升了0.5℃,热带风暴的破坏力增加了一倍.Webster (2005)研究认为北大西洋海域自1995年以来,不论飓风总数还是飓风持续时间都明显增加,强烈飓风不断增加.因此,Webster等学者推测这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但Landsea等(200
本工作利用热带气旋生成潜力指数(Genesis Potential Index,GPI)分析全球变暖对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生成活动的可能影响.首先考查了GPI对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生成活动的描述能力.通过与观测资料的对比,表明GPI可以对热带气旋生成活动的空间分布、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合理的描述.然后考查了耦合模式对于热带气旋生成活动的模拟能力.比较了观测的热带气旋生成活动与利用CMI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SAG的大气环流谱模式SAMIL研究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的模拟对积云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文中使用了三种参数化方案:湿对流调整方案(MCA,Manabe,1965); Zhang-McFarlane(1995)方案和Tiedtke (1989)方案。对三种方案模拟的MJO进行了分析,表明:模式模拟的MJO高度的依赖于所使用的积云参数化方案。三个方案中只有MCA
本文藉由統計台灣於1991~2006年5~6月梅雨期間於鋒面影響之鋒面個案數、鋒面走向、影響台灣日數多寡及個案平均總雨量後,再低由分類與個案合成探討多雨型鋒面及少雨型鋒面之平均環流特徵.經統計後發現,影響台灣之梅雨鋒面平均影響日數爲2.5天,且大部份影響台灣之梅雨鋒面多(属)快速通過型.若從走向來討論,以東北東-西南西個案數最多,估52.8%,其次爲東-西走向(28.0%),東北-西南最少;梅雨鋒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江苏夏半年的降水和旱涝有重要影响,其双脊线过程是一个既具有普遍性又有一定持续时间的现象,它对副高南北进退(特别是不连续南北进退)、进而对江淮梅雨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研究双脊线过程对深入认识副高及预测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亦可为长江中下游旱涝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对1979-2005年5-10月发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156个西太副高双脊线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87.82%的双脊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