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影响中国文化的讲学之地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嵩阳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四大书院”之说,最早源于南宋,是对北宋时期影响力最大的四所书院的一种称谓或褒奖,普遍认可的有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或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建于南宋,因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而享誉天下,加之应天书院日渐衰落,于是也有人将“四大书院”列为嵩阳书院、岳麓书院、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不论何种说法,篙阳书院总在“四大书院”之列,可见其地位历来众所公认。
其他文献
天边皓月,人间篝火,原不必同其光亮,但在爱书人的队伍里,和文化薪火传承中,星星相望,那意义,却又是代代相因,大小一样.本文介绍邵子南先生和闫进忠先生。
在读书会上,大家自由交流读书心得、民间刊物的办刊经验,和对中原学人、豫版图书的印象,高见频出。最难得的是,无论谁发言,都不讲空话套话,带着一腔真诚。
姜德明先生九十岁了,这真是件值得大大庆贺的喜事.作者与姜先生相识于一九九一年六月.当时他已年过六旬,却还主持着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工作,尚未退休,也还没有搬到现在住的这套房子里.姜先生那会儿真年轻,四方脸,相貌周正,一头黑发,说话中气十足,声音非常洪亮.作者清楚地记得他那次说过,等退休了,要好好在家读点书,写点文章.其实那些年他没少写文章,已经出版的集子就有《南亚风情》《书叶集》《书边草》《书味集》《
近来逐一闲读师友的赠书,并记录一点读后的心得,其中最想读后写一写的,该是何频先生的一册随笔集《茶事一年间》.何频先生在赠作者的书扉页写道:“航满弟,请法正拙文,并谈谈小书.最后附你大评.”《茶事一年间》由大象出版社二○一七年一月出版,收录在李辉主持的“副刊文丛”之中,作者此年二月即得赠书,但读后一拖再拖,终未能遵嘱及时作文.何频先生在题跋中提到的“附你大评”,便是作者在二○一二年为他的另一册文集《
二○一四年十月,应舒凡女史之邀,作者参加了在湖南株洲举办的此届读书年会.会后,因为公务,作者与读友任理先生、巴陵先生同赴长沙.任理先生说,当日下午,王稼句先生一行也会来长沙,次日行程安排有拜会锺先生,从此,作者与锺先生鱼雁往还。应夏春锦先生之约,今整理锺先生来信,并做笺注,以便于读者理解。
二○一八年九月,第十六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在郑州举行,一时间高朋云集.作者和郑州这几位读书人都是初次参加,结识了不少新朋友.会后要交一份作业,写什么呢,那就为两位郑州读书人画个速写吧,也让各地的朋友对他们加深认识.
杨栋不但是位作家,文章写得好,出过几十种著作,而且是个画家,他的画风独具一格.在作者印象中他应该是位文质彬彬轻言细语的人,但与他结识之后,感受到了他的朴实和豪爽,他没有一点所谓文人的“儒酸气”,总是乐呵呵的,没有城府,对谁都不设防.他讲起话来,嗓门是高八度,常常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他那一口山西方言,加之语速又快,初次交流,常常反应不过来.
古农的心中,住着读书童子,也住着禅,住着佛,同时还住着一位猛士.他们合在一起,就是古农,或者说是古农的理想、理想的古农.古农君,与余二十多年交情,可谓半深半浅,恰如苏子瞻诗“淡妆浓抹总相宜”.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二〇一八年出版后,作者到年底的时候才开始看,一看就被吸引住了。厚厚两大本日记,其实这也是古人笔记的一个传统。对冷兵器和农耕时代的先人而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具体的,这有董仲舒“十年读书”和曹操的《观沧海》为证。人生天地间,活在一种接地气、元气淋漓的状态里,容易呼唤出作为“人”的那种自觉和自省。
记忆中的图书馆大厅,满地是光洁明亮带图案的大理石,处处弥漫着书籍的芳香。图书馆二楼,顺着木梯上去,就是阅览室,一地老式的木地板。在这里,除去能看全国各地的报纸,还能借阅各种杂志,晚上八点闭馆前归还。从图书馆最后借出来的一本书,是《史记选》。此书由王伯祥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二年出版,盖有“郑州图书馆藏书”红章。郑州图书馆那个“老老馆”,留给我的,不仅仅是轻抚心灵的温馨书香,还有一些年少轻狂的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