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词"甘"、"甜"历时演变与兴替研究

来源 :全球化与中文学科建设的新方向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51321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两汉时期"甘"本义为"味美",也表"味甜",同时引申表精神状态"甘愿"及言语行为"甘言蜜语"."甜"字首见于汉代,仅用以表"味甜".两词之间的竞争始于魏晋南北朝.随后"甜"表"味甜"义的使用频率高、异文、引申扩展等现象显示"甜"于唐宋时期开始成为主流.明清时期"甜"全面主导"味甜"义域,鉴于人们对甜味的喜爱,"甜"从味觉体验引申至听觉、嗅觉、视觉及心理感受等现象显示"甜"全面取代"甘",占据主导地位."甘"随着其"味甜"义弱化,退而成为叠音形容词缀,其引申"甘心"、"乐意"义沿用至今.本文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甘”、“甜”做进一步的研究。文章采用的语料涵盖了文学、医学、农学、烹饪等多个不同领域的专著,针对“甘”与“甜”的本义与引申过程做出相关的归纳和分析,探索两词从先秦到明清的历时发展脉络及找出“甜”替代“甘”的成熟标记。
其他文献
殷芸《小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以"小说"为名的小说文集.该书据余嘉锡考证,当于明初亡佚.然,殷芸《小说》本身即为一具资料搜集之文献,于所录内容均列出处,故在进
会议
纯粹得几乎毫无杂质的绿,似一汪凝结的清水,平静了汹涌澎湃的心潮,换来此刻思绪的宁静。飘飞的雪花晶莹剔透,伴着寒风缓缓散落,折射着细碎的青晖。它们轻轻掠过水面,奏起动听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涞水县一提起中医院院长李树波,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倒不单单因为他是中医院院长的缘故,而更多的是因为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具有高超的管理才能,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里,就把涞
隆冬时节,万花纷谢。但一品红却似一片红云、耀眼夺目。除朱红色外,还有粉红色、白色,分别称“一品粉”、“一品白”。一品红亦叫象牙红、老来娇、猩猩木。原产中美州及墨西
会议
武昌首义学院按照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落实执行工程教育OBE教学理念,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多方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专业共建工作.在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工作基础上,提出
小核李是北京地区栽培的优良李品种之一。因果形较大,外观美,每年大量出口香港,在首都市场上也享有较高声誉。小核李属于中国李。生长势强,树势较直立,但进入盛果期后生长势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张君劢在1950年代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阐发与弘扬,提出了"万物之有"与"致知之心"这两个概念,并将二者作为儒家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范畴.但细细推敲
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李锐的《太平风物》一书,《太平风物》收录了李锐2004年至2006年间以农具为名所创作的14篇系列小说,以及附录的2篇小说,并把小说称之为“展览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