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无头轧制高质量薄规格宽带钢技术开发与应用

来源 :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p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半无头轧制高质量薄规格宽带钢工艺中的生产组织模式优化、超长铸坯均热制度优化、半无头轧制过程中的张力控制、变规格控制、辊缝润滑和板厚板形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列研究开发和探索实践,分析了半无头轧制薄和超薄规格带钢的板厚与板形精度、通卷组织性能均匀性与稳定性等板带质量性能,以及工业应用情况。
其他文献
本文简述了提高热风温度的方法,分析了几种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为达到目的采取的措施。为了提高热风温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炼铁生产状况和工艺技术方面的改进。我国球团生产能力已达到2亿吨,主要归功于链篦机-回转窑工艺的快速应用。烧结技术进步的特征是烧结机大型化,厚料层烧结,余热回收,以及烟气脱硫。焦炭质量的改进依赖于焦炉大型化,干熄焦,煤调湿,以及捣固焦技术的应用。高炉的技术进步体现在高炉大型化,高风温,干法除尘,喷煤工艺改进,新的高炉设备,先进的工艺监控技术,以及污染控制等。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技术
本文针对新开发的以含碳球团为原料的对行直底炉PSH(Paired Straight Hearth)新型直接还原炼铁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PSH 工艺的操作特点为高温高料层操作,高温有利于辐射传热,高料层可使下层球团产生的还原性气氛保护上层已被还原的球团,防止再氧化。因此,PSH工艺具有“四高”的生产特点,即高生产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金属化率、高DRI强度和密度。分析认为,PSH工艺既可用
为了研究“开浇”这一非稳态因素对钢水洁净度的影响,对长10m 的头坯进行了密集取样分析。研究发现,头坯中碳、氮、全氧含量沿拉坯方向7.5m 以后的位置达到稳定状态;碳、氮、全氧含量在头坯厚度方向上的分布,超过5.5m 长度以后趋于均匀,此前则差别较大。通过原位分析方法,研究铸坯表层夹杂物数量和粒度的变化规律后发现,铸坯合理的表层机清厚度是3.5mm。
本文应用统计分析中的直方图法处理SPHC冷轧料用钢成品[C]、[Als]数据,计算工序能力指数、判断工序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验证了措施的有效性。
本文介绍了邯钢Z向钢的开发与生产中存在的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通过优化炼钢工艺,降低钢水硫含量、提高钢水纯净度等措施,实现了Z 向钢的稳定生产。
随着高炉铁水磷的不断升高,转炉生产低磷钢种的难度加大。本文结合鞍钢高炉铁水磷的变化对转炉冶炼的影响,定义[P]≥0.085%的铁水为“高磷”铁水。通过优化铁水硅含量,采用高碱度单渣法冶炼工艺、双渣法冶炼工艺、复合冶炼工艺、出钢后炉外脱磷等工艺进行低磷钢生产实践。分别得出了不同工艺对“高磷”铁水生产低磷钢的控制效果,对稳定转炉终点磷的控制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利用“铁水脱硫预处理—转炉—LF—RH—板坯连铸”工艺流程,实现了[S]≤0.0015%超低硫钢生产,冶炼过程硫含量控制采用喷吹颗粒镁进行铁水深脱硫预处理,脱后的硫含量为0.0045%,进行扒渣操作,扒渣率要求80%~90%;转炉采用优质废钢和辅料抑制回硫,回硫量控制在0.0015%以内;LF 炉控制钢水温度、钢液氧化性、炉渣成分和底吹,精炼结束钢中平均硫含量0.0008%,脱硫率可以达
本文介绍复合喷吹铁水脱硫在冶金工业中的重要作用,重点讨论其工艺流程和设备的设计合理性、实用性和可靠性。采用复合喷吹脱硫的工艺,具有处理时间短、粉剂消耗低、处理后硫含量低、综合处理成本最优特点,是值得推广和普遍采用的高效脱硫技术。
近年来大量文献针对板坯和方坯连铸进行了各类模拟计算和分析,但是针对圆坯连铸凝固模拟的研究相对较少,对φ500mm 以上超大断面圆坯特别是高碳轴承钢类鲜有技术性报道。本文基于Procast软件,通过中冶京诚 (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和京诚技术研究院共同努力,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铸坯内疏松分布进行预测,实现了全弧形R14m圆坯连铸机生产工艺优化;实现了超大断面轴承钢质量上的重大突破,为超大断面高碳高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