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滑断层与盆-山体系

来源 :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滑断层具有普遍性,大型走滑断裂形成于简单剪切机制。不同尺度的走滑断层产生于于极块构造的不同构造部位。本文列举了几种较具影响力的走滑断层分类方案。走滑断层的舣重力学性质使其对于盆地与造山带的形成以及组合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走滑-挤压作用可形成大型盆-山体系,主要表现在走滑速率与逆冲速率的转换以及盆地沉积中心的走向迁移;走滑-伸展作用往往在拉分盆地内部形成垒堑组合,规模较小;旋扭作用虽然可作为盆地、造山带的形成机制,但同一旋扭作用下产生的盆-山组合研究较少。
其他文献
晚中生代以来发生的大规模岩石圈减薄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一点众多学者已达共识口在此伸展构造背景下,作为其浅部重要响应,华北克拉通发育有一系列的伸展构造,如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系及半地堑盆地等,它们的存在为阐明地壳的伸展与减薄提供了契机,并为探讨岩石圈破坏的方式与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介绍了辽东半岛大营子拆离断层系的所在位置,浅谈了辽东半岛大营子拆离断层系区域构造。
西昆仑山脉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是高原面最高、地形变化最显著和靠近西构造结的区域,也是新生代构造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晚新生代以来,广泛分布于两昆仑山前的巨厚沉积碎屑岩,在空间分布上与青藏高原紧密相连,在成因上与高原隆升密切相关,正在成为研究新构造运动和高原形成的新热点(Zheng,et al.,2000;Zhang,et al.,2001;Wang, et al.,2003;Zheng,et al
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确认:龙门山断裂构造带自西向东,由茂县-汶川、北川-宝兴和安县-灌县等3条大体平行的断裂组成。其中,北川-宝兴断裂为西侧松潘-甘孜褶皱地块与东部四川盆地扬子地块的主要分界断裂,断裂面一律向西倾斜。本文介绍了汶川地震地质的构造,对汶川地震区域遥感构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汶川地震机理。
华北克拉通是地球上最早形成的地块之一,并曾经有较厚的岩石圈。但伴随着中新生代在其周围发生的一系列板块构造运动,华北克拉通遭受了强烈的破坏和改造,最终导致了现今华北克拉通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一个稳定的克拉通了,倒像是一个构造和地震异常活跃的造山带或沉降带。本文利用三维面波频散层析成像方法对公开的华北地区天然地震面波观测数据进行了反演研究,获得了华北地区200公里以上高精度的三维剪切波波速结构。该三维波速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古湖泊曾广泛分布,并多系淡水湖,气候在总体上比现在湿润。半个多世纪来,我国科学家对纳木错、色林错等湖泊进行过一系列科学考察,形成了中、晚更新世在西藏有一个“大水湖时期”的看法。本文介绍了现代湖泊划分和古大湖的界定,浅谈了第四纪古大湖的定义和青藏高原古大湖确定的流程,阐述了青藏高原第四纪古大湖的分布及演化特征。
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华北沉降区广泛发育了巨、大、中、小和微型不同级序旋扭构造体系,是郯庐断裂中新生代应力方式、廊力场发生复杂演化,在研究区伴生或派生了不同级序应力场的产物,控制不同级序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形成分布。油气主要富集在内旋回层和撒开端,弧形断裂内侧和构造运动活跃期形成的低级序扭动构造中。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一新生代盆地(刘志宏等,2007),盆地基底为古生界和前古生界海相、海陆交互相地层,盖层主要由中生界白垩系和新生界古近系系、新近系组成,其中以下白垩统为主,地层总厚度达6000m。本文介绍了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构造演化研究的历程,研究表明,海拉尔盆地在早白垩世两期挤压构造的发现,说明中国东北地区自白垩纪开始出现强烈的伸展作用、形成广泛分布的断
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富油气凹陷,强调了凹陷的勘探成果以及勘探潜力;阐述了富油气凹陷研究的意义,指明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性;归纳总结了富油气凹陷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以资源量、资源丰度及探明储量为参数的断陷盆地富油气凹陷的评价体系,并运用这个评价体系对我国东部大部分含油气凹陷的含油气性进行了客观评价,为下步制订油气勘探方案奠定了基础,也为油田勘探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应用古湖泊学从源头上和成因上分析富生烃凹陷的形成条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商业价值。近年来,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在古湖泊学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勘探部署和相关研究紧紧围绕中国近海富生烃凹陷展开,储量发现和勘探效率均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本文以古湖泊学的研究方法来阐述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古湖泊的发育和发展的演变规律,划分了中国近海南、北两种不同的古湖泊类型并分析了其烃源条件的差异,剖析了陆相
库车前陆盆地是指南天山山前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主要经历了燕山、喜山两期构造运动,尤其是喜山期强烈造山作用,由北向南形成递进式推覆构造变形,使盆地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上下分层”的构造特征,表现出构造变形北强南弱、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北厚南薄的不对称结构特征。盆地结构具有“分层滑脱、垂向叠置”的挤压收缩构造变形特征,由于盐岩层等软弱岩层在变形中起滑脱层作用而导致深浅不同层次的构造变形不协调,盐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