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应用的决策级变化监测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2008年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ayong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感变化检测方法已逐步从像素级向特征级发展,遥感变化检测的数据源也从中低分辨率向高分辨率影像发展,包括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针对这些检测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不便于实际应用中检测方法的选择。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应用的决策级变化监测评价方法,综合考察靠几何精度、属性精度、运行时间和算法稳定性。并通过试验,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房屋、桥梁、道路等建筑物受到极大损害。本文阐述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此次地震中遭受损害的情况。
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损毁。本文对青城后山泰安古镇的100余座房屋,分别从不同年代分布、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层数等进行了震害分析,为今后民居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本文对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DLG数据库要素标识码的编码原则、结构及编码单元划分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介绍了自动编码的程序实现,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DLG数据库要素标识码的编码标准。
本文介绍了ArcGIS9.2中新增的Geodatabase Arclliving功能,并结合该功能,阐述了基于ArcEngine和ArcSDE平台进行时空数据管理和历史回溯的开发应用的主要技术方法。
利用地震前兆数据库建立地震预测模型;研究利用多种地震学前兆,对海量前兆数据的数据挖掘,提取有用信息;利用有用信息建立一个二维矩阵定量地表述时间序列的前兆模型;此外,模型中加入了自动识别或自动获取的方法。并以江苏地区为例,运用所提出的前兆模式及自动识别的方法进行了自动识别,通过计算前兆数据与地震之间的拟合度来建立模型,并利用R值评分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预报效能评价较高。
时空数据模型是当前GIS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基态修正模型是最重要的时空数据模型之一。分析了已有基于基态修正模型的5种数据存储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基态多级差文件修正方法、多基态单级差文件修正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提出的两种方法具有节省存储空同,历史数据恢复快而且不受历史久远影响的特点。多基态多级差文件修正方法与多基态单级差文件修正方法相比没有增加存储空间,但提高了数据恢复速度。讨论了基态距阈值的
分析了规程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探讨了北京市基础测绘技术规程的内容,介绍其创新点和应用情况。该地方标准统一了北京市基础测绘的技术标准,规范了基础测绘成果,有利于实现测绘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实现了交通专题数据库的批量数据入库、交通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维护更新、查询统计、数据分发、制图打印、历史数据管理等功能,对基于ArcGISEngine的交通专题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技术路线、系统架构、系统功能设计和实现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点云数据后处理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研究了点云数据特征提取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三维TIN的格网化点云数据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格网细化,提高运算效率,然后把点云数据生成三维TIN模型,通过设定合适的阈值对TIN模型中两两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从而提取所求的特征信息。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于工程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按照城市部件采集技术方案、实施方案要求,部件调查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的数据录入部分,必须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一套合理的内业数据录入处理流程,开发一套高效的部件采集软件,才能保证部件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本文从系统框架、技术路线及数据状态控制三方面介绍了城市部件及地址信息采集软件的设计思路,并介绍了软件实现的功能,包括数据浏览、定位、查阅与查询、批量导入测量数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