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简述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s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历程、优势、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认为中药配方颗粒是做强做大是中医药产业的必然选择,既保持中药饮片的药性和药效,可供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又具有服用简单、携带方便,质量均一等优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药饮片目前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情况,解决了被中医药界垢病的“方准药不灵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观察了百会穴艾灸联合穴位贴敷缓解肺癌脑转移引起的恶心呕吐、头痛的效果.通过对1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百会穴艾灸联合穴位贴敷,4周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恶心呕吐、头痛的改善情况.研究表明,百会穴艾灸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肺癌脑转移患者恶心呕吐、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目的:观察金水六君煎防治化疗药物致急性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不同病种均选用不同方案进行化疗,化疗期间同时给予5-HT3受体拮抗剂等防治消化道反应.治疗组同时加用金水六君煎治疗.两组均28天为1周期,2个周期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消化道反应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7.5%、65.0%(
目的:评价中医治疗方案对Ⅱ-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病例来自湖南省内5家三甲医院,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Ⅱ-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193例,分为治疗组99例,对照组94例,两组均接受6个周期国内常用FOLFOX方案辅助化疗,治疗组同时按照中医治疗方案联合中医药治疗,对照组不再接受系统的中医药治疗,观察并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并统计1、2、3、4、5
目的:观察益肺消结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PP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益肺消结汤治疗,两组均21天为一周期,两个周期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变化、两组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SF-36调查问卷评价及不良反应变化.结果: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改善率分别为87.5%
目的:客观评价中药清金止血散结方联合TP方案对痰热动血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咳血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水平、治疗前后肿瘤指标水平比较、化疗毒副反应等,为清金止血散结方治疗兼咳血症状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临床依据,为研发新的抗肿瘤中成药制剂奠定临床基础.方法:将40例痰热动血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每组20例,其中20例治疗组接受中药清金止血散结方联合TP方案治疗,20例对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定痛方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3.5-2015.5本院收治的6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三阶梯止痛及定痛方口服;对照组单纯运用西医三阶梯止痛治疗,于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癌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33.3%(22/30),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
本文通过利用攻癌镇痛散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了解攻癌镇痛散在临床上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更好地在临床上运用.通过近两年来近300名癌性疼痛患者长期使用攻癌镇痛散的长期临床运用发现,攻癌镇痛散对癌性疼痛患者治疗效果好,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且疗效持久,适宜临床上推广运用.
目的:观察小针刀动态选点法结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门诊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小针刀结合针灸为治疗组(简称治疗组)50例和其他方法结合推拿组(简称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值有差异性(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上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临床常用西药、手术疗法副作用较为明显,笔者运用"椎五针"埋线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文章分析了病因病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等,介绍了操作方法包括,体位:俯卧位,以及具体的操作技巧,如枢外点:针体突破至一侧的枢椎棘突外伤侧缘,松解数下,针下有松动感后出旋转针,把线体留在该点处,枢中点:针尖到达第二颈椎棘突中骨面,旋转针体,回提针具,将线体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枕下神经、第三枕神经痛的总称.本病的基本病理机制就是枕项部慢性软组织损伤区的组织间粘连、挛缩、瘢痕、堵塞和由此引发的局部无菌性炎症对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造成的机械性和化学性不良刺激。主要介绍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比如对"项中点,应左手在定点处按压,右手持针,将带有线体的针具抵住皮肤,轻轻加压后快速突破,向尾侧倾斜针体在帽状肌膜下移行,"项A点":左手在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