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环境下基于Web Services实现遥感图像的分布式处理

来源 :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205205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感影像获取手段的多样化导致了遥感影像数据量的大幅度增加,应用分布式环境处理遥感图像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针对B/S或C/S模式在遥感影像分布式处理方面的弊端,提出了在.Net环境下基于Web Services实现遥感图像的分布式处理方案,对其框架、流程进行了设计,并以图像处理的算法分布式为例详细介绍了边缘提取中拉普拉斯8邻域提取的具体Web Services实现.结果表明,新模型下的系统在多用户并发访问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
其他文献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是城市防洪排水排涝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公式的精度事关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合理性。本文以温岭46年(1960年-2005年)自记雨量资料为子样,并采用近年国内排水设计专家公认的“指数分布”统计方法,推测未来暴雨强度的变化规律,据此统计以气象自记雨量资料为基础资料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实用价值,解决排水设计中当地暴雨强度采用邻近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来计算
利用2005年~2006年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急诊病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对比分析发现夏季高温、春夏和秋冬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剧烈等天气条件容易引发儿科疾病。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气象要素与儿科疾病发病率回归统计预报模型,探索丽水医疗气象条件预报方法。
省级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承担着浩繁的各类气象信息上传下达的任务,为适应由于各种气象信息产品种类不断增多,信息传输量日趋增大的新情况,实现信息传输优质高效运行稳定可靠的管理目标,必须合理地构建信息传输业务流程,有效地提高业务运行监控能力,具有必要的系统安全备份措施。本文介绍了江苏省气象信息中心根据业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提高气象信息传输运行与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诸多改进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并付之实施,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I×1°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5月5日发生在江苏中部的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的雷电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指出:此次强雷电、冰雹天气过程是发生在高空沿海槽后,高层为冷平流,低层为暖平流,地面有穿心冷锋的有利天气背景下,各种对流参数和天气系统配置都比较有利于对流云团的加强发展: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图与闪电密度分布之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正地闪发生在对流云
通过对50多年来北半球500hPa环流指数与洪泽湖入湖水量的关系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为副高)强度指数曲线上升与下降的入湖水量曲线相交,来年的秋季入湖水量将上升20×108m3以上,其中上升70×108m3以上的年份占50%。入湖水量与极涡强度曲线同时下降并且相交,来年的秋季入湖水量将上升20×108m3以上,其中上升70×108m3以上的年份占75%。本文将月入湖水量分级作为预报
对2006年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触发机制、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高空槽前与副高之间的强西南气流带,在地面系统的触发下,高低空动力场的耦合促进了对流发展,导致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最终激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雷达产品在跟踪、分析、监测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利用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1°×1°的6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2月25-27日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一次罕见强浓雾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近地面风速在0.3~2.9m/s之间变化可产生大雾;在0.3~2.4m/s之间变化可产生浓雾;本次大雾期间15米能见度维持阶段风速在0.8~1.1m/s之间变化;(2)虽然浓雾发生前的几天内水汽条件差且未产生降水,但是槽前西南气
本文以2006年长三角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为个例,从天气形势、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不同方面对本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重点阐述多普勒需达资科的应用在强对流天气过程预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流系统在雷达反射率图上的反映,分析对流云团的特征、强度、移向。可以把本次飑线系统视为多单体风暴。通过观察其中小的对流单体的演变,外推对流系统整体的发展和移动情况。
为了将气象灾害预报在第一时间发送到农民手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指导农业一线生产,为农业生产发展服务,杭州市气象局建立了针对杭州市主要农产品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及对策数据库。并开发了“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服务平台”,将天气预报与不同农产品所处关键期、对其影响、防御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自动生成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材料。该平台目前已在杭州地区各气象局业务使用。
蚕是变温动物,其生长发育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本文深入探讨了淳安县春茧质量与气象条件关系,找出影响春茧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从气象条件出发对全年四期蚕的最佳饲养期及有关气象问题提出了建议。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开发了春蚕饲养的气象舒适度指数预报。为科学养蚕,提高蚕茧质量提供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