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意与结构概念的和谐结合——评东北大学综合科技楼的工程设计

来源 :第二十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ooo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建筑界缺少学术评论。众多的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中,不乏自我推荐的文章,但缺少评论(包括批评、表扬和探讨)。本文结合东北大学综合科技楼(以下简称东大科技楼)工程,尝试作一个简单的评论。中国建筑界现况是“建筑独大”,业主和建筑师乐于搞形象工程,追求视觉震撼已成为至高崇尚。适用、经济、安全等均退居其后,建筑工程的中流砥柱——结构专业往往退居配角地位,许多结构工程师甘当建筑师的“裁缝”。本评论的作者并非东大科技楼的设计人,但参与过一些咨询并了解一些情况。现试图从建筑与结构相结合这一视角,来评述建筑与结构密切配合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由于广州新电视塔独特的结构特征,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新颖的外挂塔吊布置形式。被选用的塔吊自身重量及起吊荷载较大,为了保证塔吊安装、旋转和负重时的受力状态能够满足施工安全要求,对塔吊爬升框关键构件进行了全面监测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塔吊安装过程偏差较小,工作状态时结构安全储备较高,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地下室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上结构稳定和安全的保证。地下室的埋深可以增加地上结构的刚度,减少结构自震周期和位移,对抗震有利。但在山城建设中地下室的埋深不一致是难以回避的问题,由此可能引起地震反应的差异。地下室周围回填土的镶嵌作用和摩阻力增加了地下室外墙的刚度和约束,所以将与地下室外墙整浇在一体的塔楼外柱增加了约束、提高了刚度。通过实际1:程的分析和类比,发现地下室外墙与塔楼边、角柱整浇在一
为了研究足尺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通过对9根高轴压比高强纵筋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井字箍矩形截面足尺框架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讨论和分析了框架柱的裂缝开展过程及分布、破坏机理、破坏形态、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高强混凝土框架柱裂缝开展长度较普通混凝土框架柱长,且较为突然;轴压比较小时,裂缝分布较密集;轴压比较大时,裂缝分布较疏散;足尺框架柱破坏时,混凝土脱落较为严重;外
万科中心为体型复杂的筒体—拉索混合结构体系,具有平面不规则、扭转不规则、较大的跨度和悬挑、竖向构件不连续等多种抗震不利因素,为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和1:25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万科中心结构可以满足抗震规范中规定的三个阶段的设防要求,并满足本结构设计过程中提出的性能要求,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构弹性及弹塑性分析结果与模型测试结果基本
万科总部中心位于深圳市大梅沙海滨,由若干个落地巨型筒体、实腹厚墙及柱支承上部4~5层结构,底部形成离地10-15m,跨度50m,悬臂20m的开敞空间,结构设计采用了“斜拉桥上盖房”的理念,利用主动预应力拉索和首层钢结构楼盖承担上部5-6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传递至落地简体、墙、柱,国内外首创。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结构体系的选型,结构施工顺序,拉索索力控制准则及结构特殊关键构件在各种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其中创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为超高层建筑结构。为了使得振动台试验获得良好效果,在该工程结构振动台试验的模型设计阶段进行了模型结构简化、相似比设计、模型结构构件设计、模型节点构造设计及模型构件和节点试验等研究。通过细致的设计研究工作,使得模型结构与原型结构的刚度与承载力均符合相似比关系,保证了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为类似工程的振动台试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借鉴意义。
本文简要介绍深圳星河·丹堤F4栋楼板开洞复式高层的结构设计与抗震有限元分析.包括楼板开洞后的楼层侧向刚度分析,弹塑性大震计算复核,结构薄弱部位加强及结构抗震措施的完善.
位于中国北京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主塔楼高330米,包括一座五星级酒店和甲级写字楼。建筑物的高度和北京的高抗震烈度设计对于结构设计师都是一个挑战,特别是考虑到中国规范中各项严格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结构设计的挑战和原则,分析了结构体系的设计过程,阐述了弹性分析和组合构件设计,讨论了非线性弹塑性的时程。
弹性能量谱是指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动作用下的输入能谱,是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与结构性能分析理论的基础。本文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结构阻尼比(ζ)、结构周期(T)等结构特性以及地震动持时(Td)、地震记录频谱、地震动强度(Ⅰ)、场地土条件(SC)等地震动因素对能量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阻尼比、结构周期、地震记录频谱、场地土条件对弹性能量谱的形状有较大的影响,而地震动持时、地震动强度对能量谱的大小有
基于ABAQUS高性能计算平台,通过截面纤维单元,利用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和钢材随动硬化模型,对某超限框筒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中震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表明:中震下结构的整体刚度基本不变,塑性变形的存在使得结构的地震响应与输入地震能不成正比。大震下部分构件的塑性变形成功地耗散了大量地震能,结构周期变长进一步减小了地震作用力,从而使弹塑性模型的地震响应要比弹性模型小很多。结构实现了“小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