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呈色机制的XANES分析

来源 :’12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因此,汝瓷一直以来都是古陶瓷研究的热点。已有一些学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汝瓷的胎釉成分、结构等做了研究。对于汝瓷釉的呈色机制,毫无疑问,Fe是主要的呈色元素。但对于Fe元素在汝瓷釉中的状态及其对瓷釉呈色的影响,学术界还存有争议。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是一种强有力的结构探测手段,能够在原子尺度上给出某一原子周围几个邻近配位壳层的结构信息,包括配位原子的种类及其与中心原子的距离、配位数、无序度等。与其它结构分析方法相比,XAFS不要求样品具有长程有序结构,不需要破坏样品。因此,XAFS非常适合用于非晶态的古陶瓷结构分析。
  本文测试了不同颜色汝瓷釉中Fe元素的XANES(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e)谱,通过与标准谱的对比分析以及线性叠加拟合分析了古汝瓷釉中Fe的价态,结合色差计(NF-333)分析了样品的主波长,结果表明,瓷釉中Fe元素以Fe2O3,Fe3O4,FeO三种状态存在,Fe2+/Fe3+大,则釉色偏青,反之则偏黄。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与冷冻机油,制冷剂以及溶剂的相容性出发,以脱水性,防锈性以及低温稳定性为基本性能,通过复配不同的添加剂,研制出一种制冷设备专用的性能优越的防锈油。系列性能测试表明:该防锈油具有良好的制冷剂相容性,防锈性,脱水性,能耐-50℃低温。应用试验表明,该防锈油可以与多种冷冻机油,多种制冷剂在-50℃到常温下有很好的相容性和稳定性,适于使用在制冷压缩机等制冷设备中。
气相防锈粉剂是一种由多种气相缓蚀剂(VCI)成分组成的粉末状混合物。气相缓蚀剂气化后,以分子形式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能够有效地防止金属锈蚀,具有优异的气化、扩散和吸附性能。本文列举了气相防锈粉剂在各领域的应用方法、基本原理,分析了防锈粉剂的应用及性能特点。
本文在脱硫现场腐蚀比较严重的部位GGH和吸收塔中进行了挂样失重试验。对2205,254,2507,316L四种不同材料进行了分析,发现254和2507不锈钢耐蚀性能明显好于2205和316L.从SO42-和Cl-竞争吸附的角度,采用电化学测量,结合形貌分析,研究了双相不锈钢2205的耐蚀性受两种离子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根离子对2205的耐蚀性能的影响是双向的。
本文研究了WH-136涂料在机械产品上的应用性能。通过实验和现场实验表明,目前的机械产品上所使用的WH-136涂料,施工性能优良,防腐蚀性能符合外方要求,能够满足实际生产使用及技术要求,达到了环保,节能,安全的目标。
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工程机械产品需要露天存放,经受风吹雨打;在出口运输上,许多产品及半成品需要经受恶劣的海洋气候考验,因而防锈要求越来越高。防锈蜡因其出色的防锈性能,耐磕碰、易去除的特点,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都是进口产品,国内产品由于重金属含量高、流平性差、耐盐雾时间相对短等问题,无法和国外产品相抗衡;而国外产品大多是成品进口,无法根据客户使用环境进行
邢窑以生产白瓷著称于世,邢窑白瓷开创了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其遗址在河北省临城、内丘、邢台等地区相继被发现。邢窑考古队曾于1988年至1991年间对内丘城关和临城祁村两处规模较大的遗址进行了试掘,而在内丘城关西关北窑址的隋代灰坑中出土了一批具有透影性能、胎体厚度小于1毫米的薄胎精细白瓷器,被称之为“透影白瓷”,其精湛的工艺技术水平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本文对白瓷和青花瓷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探讨。过去人们认为,中国早期白瓷以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为代表。2005年以前,安阳相州窑是在河南发现的最早的瓷窑,其出产的白瓷为北齐或隋代,所以有些人认为中国的白瓷生产起源于相州窑。然而,2005年至2007年对河南巩义窑的考古发掘使得学术界对白瓷的起源又有了新的认识,从2号窑炉的火塘出土了大量北魏青瓷片和少量北魏白瓷片,这一发现把我国白瓷发明的时间提前
定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白瓷窑之一,它所生产的优质的细白瓷外观精良、工艺精湛。新中国成立后,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北省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的定窑考古发掘,出土了总重达到数吨的从晚唐至元代的不同时期细白瓷瓷片,同时还发现了数座窑炉和大量未经使用的制瓷原料。基于本次发掘,我们分析了47件白瓷瓷片,20件制瓷原料样品,年代跨度从五代至金代。对这些材料的分析为我们了解定窑白瓷工艺的时代演进,以及不同时期定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的北流河及其支流沿岸是宋代主要烧制青白瓷窑场,其中滕县中和窑、容县城关窑和北流县岭洞窑规模较大、保存较好,其它还有东光窑、仓田窑、碗窑村窑,以及武思窑、桂平县罗秀窑等,但这些瓷窑在地方志中都沒有记载。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陆续发现、调查和试掘,是一部生动的广西陶瓷发展史的组成部分。  本文收集了广西宋代若干窑址的青白瓷样本,这些样本胎白、壁薄,质地致密,釉色呈青绿或浅绿色,清彻透明
本文对德化窑白瓷进行了研究。德化县位于号称“闽中屋脊”的戴云山区,此地依山傍水,拥有丰富的瓷土资源,交通运输便捷,是我国南方著名的陶瓷产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就开始烧制硬陶;唐代开始烧制瓷器,并有陶瓷专著《陶业法》传世;宋元时期,德化瓷器沿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销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及至明代末期,德化白瓷制作进入鼎盛时期,原料选择及加工讲究,制作精细,釉色莹润如脂,胎质细腻致密,透光度好,造型和雕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