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头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CT特征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对胰头癌转移淋巴结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胰头癌患者的螺旋CT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胰头癌腹部转移淋巴结的边缘毛糙,密度不均,出现中心坏死的概率明显大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强化程度明显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且随着时间逐渐增强;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平扫密度稍低,强化程度低,且不随时间逐渐增强。结论 腹部淋巴结中心坏死及边缘不规则,有中度强化,且随时间逐渐增强提示转移性淋巴结。
其他文献
目的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NAL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is involved in H2O2-mediated collagen synthesis, in addition to examining the possible cell signal mech
目的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A)在外周血粒细胞所占比例最低,但其在慢性过敏性炎症中扮演重要角色.Notch信号是进化十分保守的一条信号转导通路,调控造血系统细胞间相互作用及信号转导,该通路在生物各阶段均影响细胞谱系分化.然而,Notch信号是否参与调控BA分化及生物活性目前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明确Notch信号是否参与B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具体机制.方法 利用RT-PCR 和Wes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空气细颗粒污染物(PM2.5)在支气管哮喘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给予 PM2.5雾化吸入的方式建立小鼠动物模型.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PM2.5 组,哮喘组,PM2.5+哮喘组,每组 6 只小鼠,Balb/c 品系.结果 1.气道高反应性:PM2.5对小鼠气道高反应性无明显影响.2.气道炎症:PM2.5 不能单独作用,引发气道炎症表现,但可以作为协同致病因素,加
目的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但是目前哮喘的发病机制仍不是很明确,研究发现,Th1/Th2比例失衡是哮喘发病机制之一.IL-5是Th2分泌的细胞因子之一,可促使EOS分化、增殖、迁移,并增强EOS在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力,抑制EOS凋亡,延长其生存期,促进EOS释放炎症介质,另外,IL-5有趋化EOS和过敏原诱导EOS脱颗粒的作用,可增强抗体依赖细
目的 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恢复过程中的表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4年320例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014 ERS/ATS重症哮喘指南分为重症及非重症哮喘,比较两组间的肺功能、诱导痰、血液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并采用聚类分析探讨不同个体间的表型特征.结果 较非重症哮喘,重症哮喘肺功能差(FEV1%pred 60.8±23.6 vs.73.8±20.1%,p<0.001
目的 比较重症哮喘较非重症哮喘呼吸道细菌群谱的差异.方法 随机入组稳定期重症哮喘24例、非重症哮喘25例及健康者15例,行肺功能及痰诱导检查,并进一步行细菌基因组DNA提取、鉴定及16SrRNA基因的V3-V5区扩增和文库构建,予Roche454 FLX+平台进行焦磷酸测序,结果与物种分类数据库比对,比较三组呼吸道细菌组成、丰度和多样性.结果 与非重症哮喘相比,重症哮喘哮喘持续时间长、肺功能差及诱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哮喘上皮下纤维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针对I型胶原蛋白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了解有无Notch信号通路结合位点;其次通过DNA-pull down及Western blot 实验来证实Notch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分子hes1与人和小鼠I型胶原蛋白亚型基因有无结合,最后建立哮喘小鼠模型,用免疫荧光检测哮喘小鼠肺中I型胶原蛋白两个亚型蛋白在肺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予Notch
目的:通过最近邻判断样本类别标签模型KNN和支持向量模型SVM两种机器学习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评估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双指数模型(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与传统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我院进行乳腺MR检查的103位患者113处乳腺病变(良性病灶53例,恶性病灶60例),获得被试知情同意后在增强前行传统弥散加权成像及多b值弥散加权成
目的:评估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拉伸指数模型(stretched-exponential)与传统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我院进行乳腺MR检查的42位患者(良性病灶19例,恶性病灶23例),获得被试知情同意后在增强前行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图像在多b图像上选取感兴趣,以正常腺体为对照,拉伸指数模型处理数据得到DDC(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
目的:探讨CT对Ⅰ型马德龙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Ⅰ型马德龙病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CT表现为较广泛、弥漫分布的均一对称的无包膜脂肪组织低密度影,大多数患者脂肪组织沉积部位在枕部、颈项部、肩背部、锁骨上及胸骨上区域等;2例气管及肌肉等被脂肪组织压迫移位及形态改变等.临床上5例患者具有酗酒史,1例否认酗酒史;平均年龄55岁;2例BMI小于<18.5kg/m2,为低体重;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