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 :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7194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多发且易反复,其症状顽固,病程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短期疗效较好,但易反复、副作用大且具体治疗机制不明,不宜长期使用.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经济等优势,特别在治疗慢性病上,通过整体调节机体功能来发挥作用,长期疗效好,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综合近年来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发现临床上多使用针刺以及结合中药、灸法、电针、穴位注射等方法,均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对临床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提供一定的治疗方案和建议.传统医学在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上,多依据老年人气血亏虚、血虚风燥的特点,选取补益气血、祛风止痒的中药或腧穴进行治疗,在经络上多选肝、脾、胃经,腧穴上常用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补泻上多用补法和平补平泻法。临床上在调和全身阴阳气血的基础之上,往往伴随着随症取穴,如面痒甚加迎香,头皮痒甚加风池等等,而在耳穴相关疗法里,多注重寻找局部压痛点,这与穴位敏化的观念一致,临床上值得注意观察和运用。此外,在临床治疗上,治疗者多注重控制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避免其诱发因素,说明了该病日常护理的重要性。因该病缠绵难愈的特点,多数研究者注重治疗的长期效应,多有或短或长的随访观察,针灸在此治疗上无副作用,且长期疗效好,少复发,治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但该病的临床研究较少,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证明其治疗的有效性,探索出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针灸与远红外线具有镇痛和抗炎的效应已获学术和医学界公认,李宛谘教授突破性发明—「针灸能量贴」—辅助针灸工具,有效发放平均90%远红外线,以无入侵性及环保之创新科技治疗镇痛及抗炎.研究方法:先证明传统针灸通过体表的物理刺激,诱导一系列生物信息,使该局部组织释放出腺苷(Adenosine),大大提高该处的腺苷酸含量(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积极配合神经免疫调节
目的:探讨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中NADPH氧化酶同源物家族(NOX family)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Wistar(WKY)大鼠为正常组,36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针刺组取“太冲穴”直刺,非穴组取非穴位浅刺,每天治疗1次,共14天.采用遥测技术检测针刺对血压影响;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针刺对RVLM中NADPH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采用
目的:观察针刺血清对无镁诱导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内质网及Caspase-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戊四唑诱发急性惊厥后分为针刺组及对照组.针刺组针刺取“百会”“大椎”穴,每日1次,共7d.末次针刺后,针刺组大鼠取血清作为针刺血清,对照组取血清作为非针刺血清.以无镁诱导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惊厥样放电为模型,根据对培养10d海马神经元的不同处理分为正常细胞外液组(简称正常组)、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失调容易引起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绝经前后诸症、闭经、不孕症,对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症也会产生周期性的影响,亦会引起女性黄褐斑、痤疮等。周期疗法是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时期肾阴阳转化、消长节律和气血盈亏变化的规律结合妇科疾病的病机特点进行月经周期分期用药,以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的一种治法。针刺周期疗法是模拟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所创设的,以生理周期的变化为周期性立法公式,周期性分期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入组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臭氧注射治疗,两组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9%,对照组愈显率为59%,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给予泛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血清T细胞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85.71%,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愈显率85.71%,对照组51.43%,差异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针刺推拿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综合疗效.结果:2组VAS和OD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目的:探讨使用16cm宽体探测器两个连续轴位扫描一次完成胸痛三联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选择我院40例行胸痛三联受检者,随机分为两个连续轴位单次扫描组(A组,20例)和常规三次扫描组(B组,20例).两组均使用对比剂追踪技术(bolus tracking),阈值触发.A组采用两个连续心脏轴扫模式一次完成肺动脉、冠状动脉及胸主动脉的扫描.B组首先螺旋扫描肺动脉,扫描结束8~9秒后,分别采用心脏
目的:探讨16cm宽体探测器CT对心律不齐患者单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由呼吸条件下心率波动≥7bpm患者资料62例,根据心率波范围分A组(7bpm≤心率波动≤10bpm)32例、B组(心率波动>10bpm)30例.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之间一般资料无显着性差异(P>0.05);平均心率分别为71.9±13.3bpm(A组)、66.2±11.04bpm(B
研究目的:在“标本同治”理论的指导下,观察雷火灸和穴位埋线与常规针灸治疗黄褐斑(melasma)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针灸门诊的82名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雷火灸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共经过8周的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研究结果:实验组42例,总有效率97.6%,痊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