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华南降水与东欧平原降水的遥相关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60站降水资料,Climate Research Unit高分辨率格点数据集CRU TS 3.1月降水资料以及National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e Research(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发现七、八月份,华南降水与欧洲降水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七月和八月华南降水与东欧平原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和-0.35,均通过95%信度检验.在对流层上层中高纬度欧亚大陆上传播的准静止Rossby波列是造成此反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该波列从欧洲传播至中国东部,将欧洲上空的反气旋(气旋)环流异常和中国东部的气旋(反气旋)环流异常联系在一起,这些环流异常会造成东欧平原降水减少(增多)以及华南地区降水增多(减少).另外,此Rossby波还受夏季北大西洋涛动的影响,并且其传播特征主要受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的强度和位置的影响.七月和八月华南降水与东欧平原降水的反相关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生年代际变化.1976-2005年,此反相关关系在较为显著,主要由上述在对流层上层中高纬度欧亚大陆上传播的准静止Rossby波列造成.而1955-1975年,七月和八月华南降水与东欧平原降水的反相关关系较弱.
其他文献
综合运用气象观测、雷达和卫星遥感等多种资料,分析不同环流形势下海风锋触发的对流性降水.研究表明:单一的海风锋一般不产生对流天气,但当其与中低空系统叠加易使局地辐合加强,出现对流天气;当同时有弱冷锋南压时,海风锋则缓慢向内陆推进,在交汇地区产生对流天气;当有大尺度天气系统过境时,前期海风锋触发对流,北推发展与系统性天气相结合,后期若高空槽发展较强则是一次典型的系统过境过程,易出现强对流天气.
根据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采集器各通道与传感器的连接情况,并结合DT5**系列采集器程序参数的定义,介绍了各参数与其代表观测量的数量关系、调整方法,最终实现了该类型采集器通道误差的修正.在进行误差修正时为每个观测量增加了辅助修正参数,在达到通道误差的修正效果的同时保留了计算参数的原始性.该修正方法是针对采集程序的计算参数进行的调整,调整后的程序上传到采集器,即使遇到更换传感器或该采集器被用到其
本文简要说明了CINRAD/SC天气雷达发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滨州CINRAD/SC天气雷达发射系统出现的三次典型的510V电缆头被异常大电流击穿的故障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有效的故障处理办法,为今后的雷达机务保障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龙卷是最为猛烈的对流天气现象之一,它是水平尺度很小但破坏力极大的小尺度天气系统.我国是世界上受龙卷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它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尚没有迹象表明能对它作出一个较精确的预报.本文通过对美国科学家所研究法,得得出的初步指标根据我国实际国情采用临近预报的方出了适用于我国的包含动力、热力等条件的环境指标.继而用再分析资料对中国近十年间龙卷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平均状况及变化趋势等进行了研究.龙卷主
历年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的重建过程存在差异,本文着重分析南亚高压东部中心的消亡过程,结合150hPa流场资料、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位势温度将南亚高压的重建过程分为五类,并且分析了南亚高压开始分裂到东部中心消亡过程中暖池热含量及南海对流的特征,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暖池热力状况在不同的东部中心变化过程中有不同的特征,当东部中心不稳定,出现振荡、再生等现象,并且东中心消失时间较晚时,暖池暖水体积表现得较
本文利用考虑热源强迫和涡动耗散的β通道准地转正压位涡方程,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揭示了理想热源强迫、及有热源强迫下初始场和基流对长波调整的可能影响,研究发现:不考虑非线性作用和基流的纬向非均匀性时,在热源强迫下,线性Rossby波也能发生长波调整,热源强迫也是长波调整的机制之一; 热源强迫对长波调整的影响还与强迫的结构有关,强迫的纬向非均匀性有利于调整的出现,且加热强度越大,出现调整的时间越早; 长
X波段天气雷达具备移动性、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以及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等与生俱来的优势,这些特点使得它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各国的雷达气象工作者结合各自的雷达系统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提出了具体组合的降水公式.虽然它们不尽相同,但还是有共同的特征.比如公式的数学形式相同,还有组合公式都依据雨程的变化而变化,中小雨和大的降水过程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降水公式.本文着重研究雷达估测降水的方法,分析适合不同雨程的
利用太原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提供的强度、径向速度、风廓线产品和自动雨量站资料,分析了2009年11月9日-12日山西罕见暴雪天气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和不同阶段的风场结构.结果表明:本次特大暴雪是由积层混合云降雪回波发展到连续稳定的层云降雪回波.风场的大尺度强辐合和低空强辐合高空弱辐散是本次特大暴雪过程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低空东北急流和中空西南急流的长时间维持为暴雪提供了有力的动力和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础台站磁场电源维修案例,简述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故障现象、维修过程及维修注意事项,给出造成故障的结论,旨在积累实际排障经验,提高技术保障人员能力,保障雷达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利用西安探空站1958-2012年55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空大气各规定层年季温度平均值,及气候变化趋势,并用Mann-Kendall法作温度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地面-200hPa,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100~70hPa冬季温度高,夏季温度低,50hPa以上没有明显的年季变化,100~70hPa是西安近地面大气层温度最低值的分布区间;地面-700hPa温度有显著增温趋势,70~30hPa有显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