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PCASL与DSC-PWI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血流灌注状态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efe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梗死(脑卒中)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脑梗死的早诊断和及早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提高愈后生活质量的关键.本研究探讨磁共振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PC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6.01-2016.06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脑病中心,对经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梗死的40例病例,在发病7天内行常规MRI、DWI、PCASL 及DSC-PWI 检查.观察脑梗死患者的常规序列及DWI上显示的病灶的大小,面积,范围;以DWI显示的梗死灶和对侧镜像区为ROI,PCASL、DSC-PWI 灌注后处理图像,进行评分(显示有高灌注记为+1,未见明显灌注异常记为0,低灌注记为-1),比较分析ASL-CBF 与DSC-PWI 测量的rCBF之间的差异.结果:(1)40例脑梗死中,35例在两种灌注检查中表现一致,5例在两种灌注检查中表现不同,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 0.86.(2)两种灌注检查表现一致的35中,有29例呈灌注不足,其中8例的rCBF值PCASL 灌注法低于DSC灌注法,经配对资料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4例呈灌注增加,其中3例的rCBF值PCASL 灌注法高于DSC灌注法,经配对资料的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ASL灌注法与DSC灌注法对判断脑梗死患者的血流灌注状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临床上基本可靠的反映脑梗死患者的低灌注状态,且无需注射对比剂,为无创检查,有望作为脑梗死患者血流灌注状态的筛查方式.
其他文献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在过去的30年发展迅速,得因于创伤骨科手术技术的提高术以及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研究目的: 肩关节置换术式以及肩关节假体的发展, 讨论临床常用的人工肩关节置换的适应症以及展望肩关节置换术以后可能发展的方向。研究方法: 广泛的查阅关于肩关节置换术应该于肩关节疾病的文献以及肩关节置换术的最新发展方向, 从肩关节假体系统的应用解剖、假体设计、假体类型、假体固定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分析
[目的]基于CT数据的人体组织器官的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具有高度个性化、精确化和快速化的TKA成为可能。从而提高置换物的几何相容性、减少诊治的时间、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等,进而达到增加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目的 探讨抗滑移钢板在肱骨远端B3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6月我科应用抗滑移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B3型骨折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1—67岁,平均42.2岁,左侧10例,右侧13例.AO分型B3.1型14例,B3.3型9例,致伤原因:车祸3例,摔伤18例,高处坠落伤2例.均为闭合损伤无神经、血管损伤.
目的 :报道小儿Gaucher病(戈谢病)合并胫骨血源性骨髓炎1例. 方法:女,14岁.患儿2岁时诊断为Gaucher病(戈谢病),并按Gaucher病(戈谢病)接受社会团体救助性正规治疗.2012年4月初,右膝关节轻微扭伤后疼痛,于当地医院行针灸及小针刀治疗.症状好转.同年5月,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在37-39℃,并右小腿红肿,疼痛,功能严重受限.经X线拍片发现骨髓模糊,骨小梁紊乱部分消失,有轻度
目的 探讨3D打印骨折模型在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在西京医院创伤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32例Tile分型C型的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是否打印骨盆3D骨折模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3D骨折模型指导手术,对照组应用传统CT片指导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复位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可延长外固定支架辅助下延长尺骨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 年6月至2016 年1 月, 采用桡骨小头切开复位,尺骨近端截骨,可延长外固定支架辅助延长尺骨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18例,其中男12 例, 女6 例; 年龄3 ~ 13 岁,平均年龄7.6岁; 按 Boda 分型:BadoⅠ型14例, Bado Ⅲ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个月 ~24 个月 .所有病例术中均
目的 探讨模块化程序化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依据CT三维重建,结合骨折线走向,将跟骨分为4个模块,即跟骨前部、关节部、结节部和载距突部。程序化步骤为:1穿针牵引,主要矫正跟骨内翻、上移,挤压复位跟骨内侧壁,松动骨折线;2复位固定关节部,经跗骨窦切口或外侧L形切口,以距骨后关节面为准,撬拨复位跟骨后关节面,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固定;3复位固定结节-关节部,牵拉下压跟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113例,完整随访1年以上病例98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3例,年龄38-72岁,平均49岁;病程2-72月,平均15月,其中单节段者21例,双节段者17例,三节段及以上者60例。均采用经后路"揭盖法"椎板切除减压术。对其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分析其发生各种并发症的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经后路椎体次全切三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7月~2014年10月,采用该术式治疗28例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27-55岁,平均40.13岁.手术采用单一后方入路,切除伤椎体全椎板或半椎板,通过单侧椎弓根途经,对爆裂椎体的上份或下份行横截面切除,保留伤椎下半或上半椎体,椎间植入钛网,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进行后路三柱重建
目的 通过利用计算机辅助复位技术与3D打印技术结合,个体化定制外固定架治疗长骨干骨折的临床观察,介绍该方法的正确使用策略、注意事项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科应用计算机辅助复位技术、3D打印技术相结合,个体化定制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