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文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肿瘤验案2则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tx00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佩文教授治肿瘤以"祛邪抑瘤,扶正培本"为特色,活用经方,整体辨证,病证合参,临床上每获良效.文章通过对五皮饮治腹水和旋复代赭汤治噎膈的案例进行分析。对五皮饮治腹水案例,李佩文教授认为该患者长期应用利尿剂,应注意医源性阴虚内热的发生,如果单纯重用养阴之品则会使腹水增加,而本例病人尚未出现光红无苔的阴虚内热表现,当治以五皮饮化裁健脾利湿为主,重用桂枝温阳化气,并加软坚散结之品辩证施治。对旋复代赭汤治噎膈的案例,本例系食管癌患者,己行放射治疗,现时有恶心,上腹部有梗塞感,进食嘎噎不顺,咳嗽、咳黄痰。李佩文教授采取攻补兼施方法,选用旋覆代储汤化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其他文献
六经辨证包括了对三阳病症和三阴病证的辨证,是仲景辨证论治外感病的一种方法。肿瘤病证虽然不属外感病范畴,但在其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中经常出现与六经病证相应的症候,发热即是其一。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临床按六经辨证运用经法论治癌性发热常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此外,癌性发热的机理往往十分复杂,临床中癌性发热的辨证并不一定是以上某一证型,可能是六经的合病或并病,故临证必须辨明,抓住主要症候。清朝伤寒名家何秀
吴朝文先生运用仲景扶正祛邪理虚手法调治中晚期肿瘤患者经验.(1)中焦虚寒营卫不和型:建立中气使营卫和谐,燮理阴阳达甘温除热,代表方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2)气阴两虚心肺失养型:益气养阴则润肺养心,以阳助阴则补而不滞,代表方炙甘草汤;(3)肾气不足气化失常型:温补肾气而助阳化水,以阴助阳于阴中求阳,代表方金匱肾气丸;(4)气血两亏脾运不畅型:气血双补则血行风灭,补散结合则元真通畅,代表方金匱薯蓣丸
中医学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整体观是辨证论治的基础。任何发生于身体局部的癌瘤与其全身阴阳失衡有关,是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笔者利用《伤寒论》中的少阴病方药在临床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并通过四逆汤案、附子汤案、吴茱黄汤案等案例进行论证。《伤寒论》被誉为“经方”、“众方之祖”,其方选药精当,组方严谨,疗效可靠,往往寥寥几味中药却可起沉病。按照“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应用经方往往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不
本文通过对化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病辩证分析,探究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其中医的治疗方法,分析经方在化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旨在为治疗化疗后神经毒性拓展思路.
近年来在临床运用五苓散治疗术后尿储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般在术后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辩证给予五苓散汤剂加减口服,术后第四天夹闭尿管,配合盆底功能锻炼,术后第10天拔除尿管,100%患者可以自主排尿,B超测量膀胧残余尿均<100m1.五苓散是出自张仲景《伤寒论》、《金匾要略》,主治烦渴、水逆、霍乱等病证。由猪苓、 茯苓、泽泻、肉桂、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涉及原文共计11条,其中描述的症状主要有消渴、小
经方主要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为代表,其立法严谨,用药精确,在肿瘤疾病中应用广泛.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谨守肿瘤病机,经方以顾护胃气、阳气为主;重视运用经方调畅情志在肿瘤治疗中作用;注重治未病,防止肿瘤传变;审症求因,随证治之,随其所得而攻之.
文章通过头颈部肿瘤皮肤侵蚀破溃的案例说明了朱砂入药历史概况,对当代朱砂入药现状进行概括,并总结了朱砂抗癌的体外研究,对临床应用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刘保和教授,河北医科大学教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50余载.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研究生.既有高深的理论造诣,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难经》腹诊理论的临床体会和运用,都很有研究.应用腹诊理论治验甚众,尤擅长将《难经》腹诊理论与经方"抓主症"法结合起来,运用经方治疗疾病.
目的:追根溯源,剖析经方苇茎汤在肺恶性肿瘤中的临证加减应用,为现今肿瘤的辨治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典型案例随访跟踪,全面细致解析经方苇茎汤临证用药思路.结果:肺恶性肿瘤患者可以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及良好的生存质量.结论:"经方"在肺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疗效中肯,值得总结治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
升降散以僵蚕为君,蝉衣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亢盛之阳,非此莫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