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结构抗侵彻计算研究进展

来源 :2013中国力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ran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弹体撞击速度以及材料破坏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低速、高速和超高速冲击效应.报告重点介绍基于"短波"和"弱波"理论侵彻效应计算理论,对于混凝土结构,应用刚塑性材料破坏力学从理论上计算了结构的冲击震塌与冲击贯穿厚度,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拟定了考虑纵、横向钢筋影响的贯穿厚度实用计算方法.
其他文献
实验采用二级轻气炮发射2A12铝弹丸以大于5 km/s的超高速碰撞2A12铝靶板.碰撞时,动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聚集在碰撞点,能量发生转化,使部分铝材料电离,产生等离子体.随着等离子体的产生和膨胀运动,将会产生电磁辐射.分别建立了Langmuir探针、磁线圈、光电倍增管等测试系统,获得了等离子体参数随碰撞条件的变化规律;测试了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电磁场参数,获得了电磁场变化规律;得到了超高速碰撞产生闪光的
会议
分别利用商业的平板磁流变仪和自制的实验设备研究了等面积挤压和等体积挤压下的磁流变液法向力.在挤压过程中,下平板保持静止,上平板恒速向下运动,挤压平板间的磁流变液被迫向四周流动,其流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在磁场的作用下,随着压缩间距的减小,磁流变液的法向力逐渐增大,法向力随间距的变化关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弹性变形和塑性流动,在塑性流动区域,法向力与间距的变化关系符合幂律指数函数.
会议
基于超声相控阵技术、发光光弹涂层法及机电阻抗法构建新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可监测和确定结构微损伤的位置、大小及损伤程度.通过对构件表面光弹性涂层的应力/应变条纹的采集和后续分析,获取全场形变及微损伤的变化.利用OPFC研制的超声相控阵损伤检测系统,采用时间延时和强度控制,可视化检测损伤的位置.
会议
针对基于结构振动响应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对结构的激励方式、响应的测试与分析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定义出基于结构振动响应的损伤指标,可进行损伤定位及程度评估.对于变刚度复杂梁结构提出子段应变能法,可成功应用于非均匀、复杂梁或类梁结构的损伤位置的确定.基于一维间隔平滑法理论,提出无需与健康结构比较的一维间隔平滑法,并采用压电片布阵的组合激励方式,实现了复合材料板内部冲击损伤的准确测定.
会议
基于二维Voronoi技术,建立了规则/含缺陷/随机不规则蜂窝的有限元模型;基于三维Voronoi技术,建立了闭孔/开孔泡沫的有限元模型.利用细观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随机缺陷和不均匀性等细观参数对泡沫金属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管是二维的蜂窝还是三维的泡沫,在冲击压缩下随着冲击速率的增加都存在均匀模式、过渡模式和冲击模式等3种变形模式,高速冲击下冲击端应力明显高于支撑端.
会议
大量程高精度三维坐标测量,包括大型结构形貌及变形测量,运动目标在大空间范围内的轨迹测量等,是工程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摄像测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存在大量程和高精度之间的基本矛盾.提出了经纬像机这一创新解决思路,将摄像机与二自由度旋转架固联,使摄像机能灵活指向任意待测量区域,利用多个经纬像机构成的经纬像机组网摄像测量系统(TCNVS)实现大尺度范围的高精度坐标测量.
会议
本文给出了微拉曼光谱实验力学在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力学问题研究中的近期进展,采用界面性能评价的测试方法:纤维拉出测试、微滴脱粘测试、纤维/微滴拉伸测试、纤维段断测试和纤维裂纹交互测试等;研究纤维复合材料界面主要存在的力学问题:界面应力传递、界面脱粘与失效的强度标准判据、纤维搭桥、摩擦滑移、滑移转化、摩擦重载等,给出上述界面力学问题的理论模型,并为解释纤维复合材料增韧现象提供可靠的界面微力学实验数据.
会议
建立了一种高温、高应变率耦合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拉伸实验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2D-C/SiC复合材料在高温(800℃和1 000℃)、低温(-100℃)和高应变率耦合环境下的动态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温度效应和应变率效应对该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该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破坏形貌.
会议
针对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特殊服役环境的需求,建立、发展和完善多孔金属夹芯复合结构在强动载荷下的塑性动力行为的解析分析模型,给出其关键动力失效模式、探讨夹芯复合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能量耗散机理和破坏机制,分析爆炸、撞击等强动载作用下应力波在梯度多孔金属(密度梯度变化及层不均匀等)中的形变、能量传递过程和衰减规律及细观结构、孔隙中介质(空气等)对其的影响,研究可能出现的力/应力增强等问题,阐明其物理机制
会议
采用WDW-100DⅢ电子万能试验机和Hopkinson拉杆实验技术研究了3种船体钢(907,921,945)准静态及动态加载下的拉伸力学性能,获得材料不同加载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