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遥感判绘和提取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开发与管理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un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岸线是海岛海岸带的重要基础地理信息,掌握海岸线的现势状况和变化规律,对海岛海岸带保护、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海岸线现场测量难度大、施测周期长、不适合常态化开展等问题,本文给出了应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判绘海岸线的技术过程以及基于DEM数据和遥感数据自动提取海岸线的方法,构建了海岸线类型数据库和解译标志数据库、设计开发了海岸线遥感判绘与提取系统,实现了流程化操作,提高了作业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可为海岸线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和管理服务。
其他文献
晋江作为福建闽南沿海旱地代表区域,1962年被定为国家农业基本站,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土壤水分的观测,是全省唯一一家进行土壤墒情测定的站点。说明晋江的旱情可以代表福建沿海区域的旱情特征,因而对晋江的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资料的来源,然后对干旱特征以及干旱与气象因子、土壤墒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1)晋江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属于干旱高发严重区,
在气象灾害预报方面,暴雨因为其发生频率高、形成原因多样、损失大,一直是本学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并已有很多方面的成果。本文对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环流形势分析以及天气学诊断分析。同时还介绍了该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时流发展过程。
2010年4月22日的暴雨过程是今天我省许多暴雨过程中一个不太起眼的过程。但其却有着代表性,高空槽快速过境,低层切变锋面南压的过程,本文通过常规资料和新的风塔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业务中的值班实际情况,对该过程进行初浅分析,总结预报中得失。
受高空槽、低层切变和低空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5月18-19日,福建省经历入汛以来较强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这次过程前期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并伴有冰雹、强雷电、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后期以系统性降水为主。全省均有降水,中部和北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本文首先介绍了该暴雨形成的天气系统背景,并对该强对流量暴雨过程进行了探空资料分析、物理量场分析以及雷达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暴雨开始时的形势场和
海洋生态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资本化界定是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和资本化管理的前提,也是开展海洋生态资源有偿使用、海洋生态损害补偿赔偿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经济学的价值理论、自然资本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自然资本”、“生态资本”等概念的界定和认识,考虑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性,提出了海洋生态资本的概念,比较了海洋生态资本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资产、自然资本和海洋资源的异同,
台州市三门县,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三门湾畔,境内有5条港湾,沿岸滩涂为淤涨型海滩(简称高涂),岸线资源成为开发热点。三门县是浙江省的海水养殖第一县,海水养殖在整个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海水养殖区域主要在高涂,本文就高涂围垦进行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的利用设计进行探讨,希望能给三门县往后的高涂围垦养殖利用设计时提供参考。
针对我国软质海岸重点岸段的海岸侵蚀特征、发生演变规律、造成的土地或滩涂损失以及存在的风险情况等,筛选评价指标,构建我国软质海岸重点岸段海岸侵蚀评价方法体系,利用ArcGIS Engine技术,借助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设计了海岸侵蚀平价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功能,探讨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研发了该系统,实现了海岸侵蚀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高效的数据查询统计、快速的侵蚀评价以及
利用3S技术将1期研究区植被分布图和3期遥感影像,提取出4期盐城海岸带湿地分布数据。在ERDAS、ArcGIS等软件支持下对4期湿地分布数据进行分段对比,即按照影响研究区湿地分布的不同因素,把研究区从北向南分为3段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盐城海岸带湿地在1980年~2008年期间,自然湿地类型(河口水域、盐蒿滩、芦苇沼泽、互花米草滩、光滩湿地)面积减少28078.8hm2,减少了33%;人工湿
本文以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86-2006年间4个时相的Landsat-5 TM和Landsat-7 ETM+遥感影像,分析核心区和缓冲区湿地的变迁状况,结果表明:1986-2006年的20年间,天然湿地不断缩减,总面积减少了26191.1hm2,其中1992年到2002年间变化最大,面积减少了18829.2hm2;总体上天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最显著的是作为珍禽栖息
在滨海湿地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及滨海景观的影响越来被重视的背景下,选择青沙围填海工程及综合开发项目作为研究案例,对其整体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包括弧线不规则堤线方案和直线轴向堤线方案,分别计算对比了该项目建设前后各项景观评估指数的变化,包括景观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景观形状指数(LSI)。计算显示:弧线不规则堤线方案实施后,研究区域的景观斑块数从20块上升为117块;景观多样性指数(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