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踝楔形截骨治疗内踝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iuyu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和目的:在复杂的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时,内踝骨折的复位不良常常导致畸形愈合而被忽视,最终导致踝关节胫骨侧关节面的创伤性关节炎.经关节面的内踝楔形截骨,可有效纠正内踝骨折畸形愈合,并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本研究探讨内踝楔形截骨治疗内踝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5年12月,共收治12例由内踝骨折畸形愈合导致的早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2~58岁,平均39.6岁.以内踝为中心行弧形切口,楔形截骨后植入骨块,内侧钢板螺钉固定.术前、术后3月、6月、12月及末次均行x线检查,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12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3.7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48.2±18.3)分.X线片复查示内踝位置好,长度恢复,愈合时间为12~15周,平均12.13周.术后6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6.1±8.1)分,末次随访时为(84.3±13.2)分,术后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文献
Objective:ToexplorethevalueofCTquantitativeanalysisinthediagnosisanddifferentialdiagnosisofbenignandmalignant lesionsofintestinalmucosa. Methods:RestrospectivelyanalysisofG
目的:以马血清加甲强龙造模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补骨脂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初步效果和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30只,体重分别为1-1.5kg,由河南省动物实验中心提供.Matsui提出的马血清+甲基强的松龙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三组进行比较.造模完成后,空白组每天用生理盐水10ml灌胃一次,模型组每天用生理盐水10m
目的 探讨窄缝曝光采集(SLOTScan)全脊柱拼接成像技术对脊柱侧弯病例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应用。方法使用日本岛津公司Uni-visiond多功能数字化透视/摄影系统,对45例脊柱侧弯患者通过一次连续几秒曝光,将所有数据传至具有SLOT全脊柱拼接功能的后处理工作站对图像进行缝合。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检查,没有因患者移动导致重拍,获得的从颈椎上段至骶尾椎的脊柱全长影像能在一张X线片上完整
目的 分析湖南省内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表现,为今后类似禽流感病毒感染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描述并分析湖南省内首例人感染H5N6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总结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我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患者发热3天入院,入院后2天行ct检查,发现双肺各叶外围沿细支气管分布的多发大小不一斑片状高密度影,部分可见
目的 观察腹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分布,并探讨其分布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使用GELightSpeed64层VCT机行腹部增强扫描患者145例连续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例增强扫描所获取的原始数据传送至ADW4.4工作站,应用MPR、VR、MIP、TS-MIP、VP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145例患者以性别分为男、女两组;以年龄段分为<40岁、40~岁、50~岁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承重关节,胫骨、距骨间细微的不稳定性也可对踝关节造成压力的显著增高。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其韧带的协同作用可对抗造成胫腓骨分离趋势的轴向、旋转、平移应力。下胫腓联合损伤及治疗不当,可造成踝关节不稳,踝关节疼痛,远期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下胫腓联合的MRI解剖及踝关节稳定性:下胫腓联合包括4条韧带:(1)下胫腓前韧带fanteriordistaltibiof
目的 通过MRI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收集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5例(15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0±14岁).采集参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量、心输出量,左室心肌质量、峰值射血率及射血时间,峰值充盈率及充盈时间.依据资料类型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
患者女,35岁.发现头皮肿物6年余就诊.6年前于左顶部及右枕部分别发现一头皮肿物,呈渐进性增大,不痛不痒,皮肤颜色正常,无破溃渗出,未予重视及治疗.近4个月肿物增长速度加快,偶有疼痛.CT扫描左顶部皮下颅板外见一直径3.8×2.6cm肿块,密度不均匀,其内见点片状高密度,CT值为15-74Hu,病灶轮廓规整,边界较清,邻近颅骨未见异常受侵.另于右枕部见一边缘规整的团块状高密度影,CT值为7
目的 研究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MSCT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所有病例均行VR及MPR重组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骨质改变等,另外均行下颌神经管CPR重组观察下颌神经管是否受累及受累程度.结果28例中实性/多囊型17例(60.7%),单囊型7例(25.0%),促结缔组织增生型4例(14.3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初诊被误诊或漏诊,最后经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确诊.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成像(SSD)、曲面重建(CPR).结果 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范围、类型、真假腔、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