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生态综合养殖结构的调查分析

来源 :2010’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roc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由于养殖技术、养殖方法不当以及病毒疾病的大面积暴发导致我国沿海水产养殖业、特别是对虾养殖业损失严重.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开放式高密度单养模式造成了养殖池和浅海的污染,诱发了病原的滋生和蔓延,同时降低了养殖种类的抗病力.通过对池塘生态养殖结构的调查分析,分别从放养种类、产量、饵料和肥料的投入等方面总结了其养殖效益,结果表明分池混养模式应该减小对化肥的依赖,少量的化肥、有机肥配合EM制剂和新鲜饵料的使用,可以满足养殖动物需求的同时,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取得较为理想的养殖结果和生态效益。
其他文献
海参产于辽宁、山东 河北等北方沿海,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种类之一,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药用价值广泛.生物絮团作为海洋微生物的集合体,首次应用于海参育苗中.本实验首先是对有益微生物的发酵,然后是海参生物絮团的培养,最终将海参生物絮团应用到海参育苗中,研究海参生物絮团对海参的受精率、卵裂率、孵化率、变态率、附板率、成活率的影响.胚胎发育到幼体附板期间,海参生物絮团对其影响不大,附板以后海参生物絮团对稚参
本试验研究了在全封闭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培育鞍带石斑鱼仔鱼直至幼鱼的养殖模式,总结了工厂化全封闭循环水培育石斑鱼的育苗方法,为实现我国北方全封闭循环水规模化养殖鞍带石斑鱼提供一些理论及实践依据.
本研究以星斑川鲽为母本,条斑星鲽为父本成功得到杂交后代,通过测定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活性阐明自交、杂交后代的免疫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除SOD活性在杂交星斑川鲽脾、肝和肠中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外,ACP和AKP活性都有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杂交亲本本身SOD较低有关。杂交、自交后代3种酶的活性也有差异,杂交后代肝中ACP,AKP活性高于脾,在自交后代中酶的活性相反,脾脏高于肝;杂交后代肝SOD活性大于肌肉
本研究详细地描述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四触手螅状体形成的两种发育过程:一种为从受精卵、浮浪幼虫到四触手螅状体的早期发育过程;另一种是海蜇足囊萌发成四触手螅状体.通过对比发现海蜇形成四触手的两种方式均为先形成杯状结构,随即发育成四触手螅状体.通过对海蜇四触手螅状体发生机制的研究对其生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条纹斑竹鲨同日龄受精卵,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受精卵卵壳厚度等因素对离体受精卵孵化的影响,获得了条纹斑竹鲨人工孵化的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等,研究结果将为条纹斑竹鲨批量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自2004年成功培养出以真鲷为母本,黑鲷为父本的杂交鱼苗,经初步研究表明,杂交子一代具有生长速度快,适温盐广,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但其耐低氧能力尚不清楚.通过在实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低氧胁迫后杂交F1幼鱼体内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情况,来分析评价其耐低氧能力.
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作者在青岛市忠海水产有限公司育苗场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进行了水温对圆斑星鲽养殖生态的实验研究.水温对圆斑星鲽生长发育影响明显,其原因是水温影响了其代谢率、蛋白质转化、消化酶活性等。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圆斑星鲽的生长发育速度是不适宜环境条件下的5倍,较低或较高的水温都不利于其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自然海水温度较低,而且时间较长,对圆斑星鲽的养殖非常不
本文采用光照反应器对角毛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光照条件下角毛藻的生长速度和内部结构的不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角毛藻的生长速度也随着增加;当光强达到一定程度时,藻的生长速度保持恒定;光强再进一步增加时,则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开始产生抑制作用。
为探讨黄河入海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与生物多样性,根据黄河入海口水域的特点,于2008年黄河枯水期的5月份和丰水期的丰8月份,分别对黄河入海口水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外业调查与研究,旨在了解和掌握其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为潮间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促进潮间带湿地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观测了不同温度、盐度对中华原钩虾孵化及生长的影响,中华原钩虾最适的幼体孵化温度为20℃,根据相关性方程式计算为21.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在此温度内,中华原钩虾能够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及生产力。中华原钩虾属于广盐性种,对盐度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在盐度20~30生长较快,即在此盐度范围内有较高的生产潜力。旨在确定中华原钩虾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为海水增养殖开辟一条动物性活饵料培养生产的新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