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676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儿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报道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 方法 2007年7月至2015年2月收治交通事故及机器致伤的小儿上肢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关节外露患者7例,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为6cm×2cm,最大为9cm×10cm;均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其中2例为分叶穿支皮瓣,均采用腹壁下动静脉与桡动静脉吻合。移植皮瓣面积最小7cm×3cm ,最大10cm×10 cm,所有腹部皮瓣供区直接缝合。
其他文献
探讨占医院数量绝大多数的县级及县以下基层医院放射科管理与发展. 一、人员管理与培养 1、放射科主任 学科带头人,敬业精神、熟悉管理、必要的法律知识. 2、配备适当的医师、技师、护师. 学历偏低和缺少专业培训是基层医院放射科较为普遍的现象[1],采用管理和培训方式: ⑴. 院、科业务学习及主动自学; ⑵. 进修; ⑶. 参加学术交流; ⑷. 在职读书; ⑸. 医师规培;⑹.争取上级医院医生晋升职称前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老年肠梗阻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经手术证实及临床证实的老年性肠梗阻病例CT资料,探讨16层螺旋CT在老年性肠梗阻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101例肠梗阻病例,98例正确诊断.在判断引起梗阻病因方面98例正确诊断,.经16层螺旋CT排除肠梗阻38个病例,有3例经过临床诊断为假阴性.敏感性97.0%,准确性9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
目的 初步探讨正常肠壁的能谱CT特征; 方法 将30例无肠道病变的志愿者(经肠镜证实)分为三组(18岁~30岁为A组,30岁~50岁为B组,50岁~65岁为C组)行小肠CT成像,采用能谱CT行平扫和动脉期增强扫描.采用统计描述中的均值和95%可信区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组、B组、C组空肠CNR的均值分别为53.47±0.83、53.60±0.80、54.17±0.67,区间分别为(51.76
目的 :探讨O-arm术中影像系统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O-arm术中影像系统辅助下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48例(58个椎体), 骨折部位为T5~L4 , 其中胸椎23个椎体, 腰椎35个椎体。将O-arm系统置于手术部位,在2D模式下摄正侧位图像初步确定穿刺针方向,
目的 :评估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载药微球微球对磷酸钙骨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载药微球复合磷酸钙材料的体外缓释性能。 方法:分别将质量百分比为0%、5%、10%、15%、20%、25%的生物玻璃纤维和20%的PLGA载牛血清白蛋白(BSA)微球与磷酸钙骨水泥粉体混合,加入固化液后12min内即可固化成型制备出增强型磷酸钙骨水泥,通过SEM观察固化后晶体形貌及力学性能
目的 探讨小儿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交通事故及机器致伤的小儿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或骨关节外露患69例,均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其中分叶穿支皮瓣移植8例,嵌合穿支皮瓣5例,组合穿支皮瓣移植4例。移植皮瓣面积最小6cm×3 cm,最大24cm×8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
会议
目的 :通过实例研究穴位埋线的作用机理及疗效。方法:首先,拆开针灸针和针头的一次性无菌包装,将针灸针从针头尾部放入针头内,再用一次性剪刀将羊肠线夹起放入针头内;然后用药用棉签对施针部位消毒,然后将针头扎入穴位内,用针灸针将羊肠线埋入穴位;接 着迅速拔出针头,最后再用药用棉签对施针部位止血。它是用埋线器具将蛋白质磁化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通过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线在体内10天至3个月自然被
目的 探讨小儿分叶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交通事故及机器致伤的小儿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或骨关节外露患者7例,其中下肢损伤6例,上肢损伤1例,最小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1cm2 ,最大面积为306cm2 。所有病例均采用腹壁下动脉分叶穿支皮瓣移植。移植皮瓣面积最小9cm×3 cm,最大16cm×8cm;所有皮瓣
会议
目的 肘管综合征 (CuTS),也称迟发性尺神经炎,是第二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病变.肘部的创伤及慢性劳损可以导致肘管弓状韧带出现肥厚增生,引起尺神经卡压磨损,这是肘管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在此我们选用基因芯片检测弓状韧带中差异表达的miRNA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期望为肘管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3例弓状韧带标本及3例对照屈肌总腱旁腱性组织标本均收集自2014年8月至2014年
前言及目的 :对疼痛性的髌下脂肪垫撞击患者的形态学(核磁共振)研究,以往应用炎症、肿胀、肥大、纤维化、钙化等进行模糊描述.通过这个研究,寻找合适明晰的的MRI征象去诊断疼痛性髌下脂肪垫撞击症.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中等临床症状的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82人),这些患者在3个月内均进行过关节镜下部分脂肪垫切除直至镜下观察未见任何撞击.这些患者术前均有1.5T磁共振(包括矢状位T1-TSE,冠状位S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