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坏疽性脓皮病及糖尿病1例的护理

来源 :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106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血液疾病伴坏疽性脓皮病及糖尿病的护理。对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坏疽性脓皮病及糖尿病进行了有效护理和健康教育,其中控制皮损的继发细菌感染和血糖的控制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其他文献
肿瘤的侵袭转移是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生化过程.肿瘤细胞转移可概括为以下3个步骤:(1)肿瘤细胞从肿瘤脱落;(2)脱落的肿瘤细胞通过循环系统播散;(3)转移灶中肿瘤细胞的侵袭与增殖.肿瘤转移的各个步骤均与细胞间的黏附分子有关.E-cadherin是一种重要而古老的黏附蛋白,是钙黏附素(cadherin,Cad)的一种亚型,它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它是由CDH1基因编码,CHD1位于16q22.1染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主要指毛细血管间质肾小球硬化症,一般由糖尿病并发的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球硬化及肾盂肾炎,统称为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其中由糖尿病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肾小球硬化(即肾小球K-W结节)更能代表DN.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DN临床以大量蛋白尿,水肿,肾功能下降,高血压为主要表现.DN是临床慢
本文论述了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中药配合或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缓解率与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痰、癖在难治性白血病的发病、病机转化、临床表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癖立法的复方浙贝颗粒应用于临床收到良效。
目的: 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骨髓细胞凋亡机制的相关性。方法:筛选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中医辨证分为脾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及肝肾阴虚三型。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慢性再障患者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凋亡率、骨髓细胞Tac(CD25)、骨髓Fas、FasL抗原阳性率。结果: 慢性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CD25、C
本文论述了过敏性紫癜西医药无特效治疗,中药清热解毒、祛风、活血疗效较好,治疗中注意有无上呼吸道及其它部位慢性感染灶。
目的: 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Fas、FasL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方法: 选择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者各30例;另设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印迹杂交技术检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人骨髓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Fas蛋白、FasL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目的: 探索急再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ATG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74例急再患者与55例正常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30例ATG治疗患者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论: (1)与正常组相比,急再各组的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组高,而CD56+、CD3+DR+百分比均较正常组低。(2)ATG治疗有效患者(24例)治疗后CD8+、CD56+、CD3+D
在目前的药物相关治疗中,并未将肠梗阻列为万珂的明确不良事件,但是复习国外相关文献可见珂治疗肿瘤病人并发肠梗阻共3例,国内未见同类报告。本文探讨了对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相关副反应的认识。
武汉市中医医院自2004年2月至2007年6月之间共收治34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厕(简称TTP)的患者,经过西医综合治疗,同时按临床分型加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本文简要论述了通过临床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经验。
目的: 探索血浆中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77例AL(37例合并DIC,40例AL未合并DIC)患者血浆血小板a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F、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含量,并与38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