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的蔬菜有机肥合适施用量

来源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盲目施肥,过量施肥,重无机肥而轻有机肥的现象普遍存在,也有过量施用有机肥的极端现象.为明确优质高产栽培条件下,蔬菜配施有机肥的合理用量,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结合实验室检测,研究了叶菜、苦瓜、节瓜和丝瓜等几种市场销量较大的蔬菜有机肥合适施用量.结果显示:(1)堆肥、牛栏肥、鸡粪和商品精制有机肥,其速效磷(P2O5)平均含量为1.378%,占全磷养分的比例达到61.2~95.4%,平均为68.65%;其速效钾(K2O)平均养分为1.462%,占全钾养分的比例达60.8~96.9%,平均为72.62%;而速效氮占全氮的比例只有1.8~32%.也就是说,施100公斤有机肥相当于同时施了约1.4公斤无机磷和约1.5公斤无机钾.(2)在基本等磷、钾条件下,小白菜在较高产量水平时,有机肥施用量为100~300kg/667m2之间其产量差异不显著;较高产量水平的菜心,其有机肥用量为50~300kg/667m2之间其产量差异不显著;一般产量水平的叶菜的有机肥用量为50、100kg/667m2时产量最高,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叶菜的有机肥推荐用量为50~100kg/667m2.(3)苦瓜生产上若使用商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的用量每茬300~500kg/667m2己足够;若超过该用量则应减少无机磷、钾肥的用量;若使用农家有机肥时施用量可适当增加至每茬约750kg/667m2.(4)节瓜和丝瓜在同一农场施用同一种类有机肥获得最大产量时的有机肥用量接近;667m2最大产量的有机肥施用量,商品有机肥(450~~475kg)<菇渣堆肥(520~560kg)<鸡粪有机肥(630~680kg)<蔬菜残茎叶堆肥(600~720kg)<牛栏粪肥(约860kg).
其他文献
航空护林只有与地面扑火力量密切配合,才能更加有效发挥空中优势扑灭森林火灾.本文就如何进行空地配合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目的:小分子有机物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主要在其作为叶面喷施肥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但对于其作为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以及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甚少.方法:以分别添加葡萄糖、甘油以及甘氨酸的土壤(25℃培养45天)为试材,采用Biolog Eeo-板与酶活性测定方法.结果:与清水对照(CK)、葡萄糖以及甘氨酸相比,甘油处理土壤微生物AWCD和功能多样性指标显著提高,而CK、葡萄糖以及甘氨酸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
目的:探讨不同水分管理对抽梢期油茶树体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林4号"5年生油茶为试材,设置滴灌+花生秆+稻草(DHC)、滴灌+生态膜(DSM)、滴灌+油茶壳(DYK)、滴灌(DG)、滴灌+黑地膜(DHM)、花生秆+稻草(HC)、生态膜(SM)、油茶壳(YK)、黑地膜(HM)不覆盖不灌水(CK)共10种水分管理措施,调查测定了不同水分管理措施抽梢期油茶树体
广西番茄规模化生产区域已形成相对固定的地区,如今,番茄连作障碍现象发生逐年严重.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技术,针对番茄连作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展开了分析,旨在揭示连作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保障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番茄连作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番茄连作导致土壤细菌多样性(H)指数、均匀度指数(EH)和丰富
应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及PCR-DGGE分析技术,研究土壤中不同磷水平条件下番茄根系形态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低磷条件下番茄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尖数减少;根际土壤细菌以及真菌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S)和均匀度指数(Eh)等表征土壤肥力及健康状态的生物学指标下降;另外,土壤中磷不足还导致番茄根系土壤中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
菜园土壤普遍存在有效磷含量过高的问题,蔬菜作物较低的磷素利用效率是造成土壤磷素累积的根本原因.同时,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农艺临界值)高于土壤磷素淋失的环境于值.为此,可持续菜园土壤磷素管理的目标是降低蔬菜磷素农艺临界值至土壤磷素淋失的环境阈值以下,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并保证蔬菜正常生长.前人研究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够
目的:中国南方红壤稻区在双季稻制度中加入冬绿肥,能够提升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是一种高效的轮作方式,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合理有效的耕作制度.同时,冬种绿肥对稻田氮素管理有重要影响.方法:本文以中国南方双季稻-冬绿肥长期定位试验的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研究了长期冬种绿肥对稻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2年,包括双季稻-紫云英(RRV)、双季稻-冬油菜(RR
团聚体是土壤的最基本结构单元,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是有机质分解与积累、养分迁移与转化的主要场所,理解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团聚体碳氮转化特征是科学施肥的基本前提.因此,本研究以华中地区典型土壤的黄棕壤性水稻土长达33年的肥料长期定位实验为代表,采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NPKM)6个处理,并将耕层土壤分成>
以赣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毛竹专用肥和对照处理硬头黄竹秆形特征调查,分析硬头黄竹秆形结构特征及毛竹专用肥的影响,以期为硬头黄竹的经营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硬头黄竹节间长随节位数变化规律呈现"短-长-短"的变异模型.施肥提高了竹最长节出现的节位数和最长节的长度.施肥对壁厚和壁厚随高度的变化无影响,但会降低竹的尖削度,且施肥处理秆重随高度分布较均匀,
目的:阐明氮肥减量化措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并提出较为合理的施肥建议.方法:在2013-2015年连续三个稻季中,以花优14为材料,试验设置5个氮肥施用量处理:N300、N200、N100、N0kgN/hm2和不施肥(F0).分析不同年份各处理的水稻产量,秸秆生物量,籽粒和秸秆含氮量,并计算氮肥表观利用率.结果:水稻产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与N300处理相比,N200处理的水稻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