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天波通信可通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来源 :2014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ao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阐述了短波天波通信现状和可通率,重点分析了目前短波天波通信可通率不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时变电离层频率预报、短波频谱管理和使用、短波多用户间的互扰和背景噪声、短波通信技术等影响因素.在目前短波频段拥塞用户拥挤的情况下,短波多用户间的互扰越来越严重,对可通率的影响越来越大,需要加强短波电磁频谱管理和使用.
其他文献
迅速发展的卫星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卫星通信采用开路广播方式,卫星上转发器极易受到其他发射机的干扰,因此,对卫星干扰源进行准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双星定位原理和定位条件,结合理论分析,基于某定位系统实测数据,对卫星星历、参考站位置、FDOA灵敏度等影响干扰源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在多用户MIMO通信系统中,多用户干扰会恶化通信质量,严重限制系统容量.预编码技术作为提升无线通信性能的有效手段被应用到了多用户干扰消除当中,通过在发端对发送数据的预处理,实现多用户干扰的消除.干扰对齐技术,其优势在于可以获得干扰信道的最高自由度,进而使网络容量最大化.本论文分别介绍了MinIL算法和Max-SINR算法这两种干扰对齐算法的原理及特点,并对MinIL和Max-SINR的性能对比以及
随着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和通信电子信息系统等的迅猛发展,我军未来作战训练面临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电子装备、系统与体系间的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对我军面临的电磁兼容问题做了介绍,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从技术和管理角度就有效实现装备、系统乃至体系间的"和谐"相处提出一些解决途径:如加强对高性能滤波器的研究,从源头处尽量消除干扰;加强电磁仿真设计能力,尽量避免不同系统间天线的相互影响;加强装备电磁
基于TODA/FDOA的定位方法是解决卫星干扰源的主要手段.为了解决星历误差问题,研究人员引入了利用已知参考站实现的参考校准算法.但是在实际中这种方法受到诸多限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单参考和多参考混合应用的新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定位精度,缩短定位时间.
文中尝试建立指标体系评价频谱资源利用情况.分别从技术,微观经济,可持续性和宏观经济影响四个维度量化评价频谱资源利用.并采用宁波地区实测数据验证指标有效性.结果表明上述指标体系可以有效评价频谱利用情况.
该文章提出了一种频谱管理仿真中构建天线仿真平台的方法,综合运用匹配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对应的天线仿真工具,可为频谱管理仿真系统提供一个客观、真实及完备的天线基础模型数据库,从而缩短天线仿真周期,提高频谱管理仿真工作的效率.
认知无线电的出现使得动态频谱接入技术成为可能,进而使得灵活使用频谱、提高频谱利用率成为可能.介绍了动态频谱接入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应用场景,阐述了基于动态频谱接入的战术通信网络,举例说明了不同情况下频谱接入方法.分别从硬件设计、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综合介绍了下一步无线网络,使读者对该网络有清晰的认识.
为了获得海南岛沿海海域的频谱占用度情况,为我国频率监测、管理以及海上无线宽带通信覆盖提供第一手的频谱占用度情况,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与海南三亚鸿洲游艇会合作进行了一次环海南岛沿海海域无线电频谱测量考察.本次考察获得了大量的频谱使用情况的资料,为以后频率管理和监测工作以及通信覆盖的频段选择等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对获得数据的分析,人们对南海海域的频率使用情况有了开拓性的认知.
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公共应急无线电发布系统,该系统针对传统应急通信系统的缺点,采用将多种信息发布渠道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优化了应急系统的抗毁性,并提出该应急系统的接收端模块与发送端模块的可行实现原理.设计了一种时效性高、成本低、抗毁性强、普适性广泛的应急通信系统,为特殊灾难场景下的应急解决方案提供了补充.
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及时将各种应急信息通过必要的手段告知广大公众,引导和帮助公众有效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移动通信与FM广播通信的公众应急信息发布系统,并根据实际需要,综合现有的电波传播模型,对其中的FM广播信号传播进行仿真分析,最后提出公众应急信息发布系统的FM广播频率规划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