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公共品研究的学术轨迹及展望--基于国内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来源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r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公共品是传统公共品概念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拓展,现今国际公共品理论已成为解决全球与区域问题的重要分析框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知网收录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2002-2016年发表的以“国际公共品”为主题的论文,从文献数量与类型、研究主体、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四方面揭示了中国近15年来国际公共品研究的学术轨迹.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国际公共品研究从最初理论引进,到之后不断应用于解释经验事实以及中国对策的分析,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并逐渐由理论学习深化阶段向创新阶段过渡;研究主体上经济学者与国际政治(含国际关系、外交学)学者是两大主力,2008年之前以经济学者研究为主,之后国际政治学对国际公共品问题的关注度更高;研究主题现实导向性明显,致力于为中国供给实践提供理论解释并服务于未来国家发展战略决策;研究方法以规范分析为主,实证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博弈论得到较好应用.原创性与系统性理论研究的增强、学科整合与跨学科融合研究以及主流公共品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的融合是未来国际公共品研究的重要方向.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是这一重大战略的源头根本和基本前提,产业兴旺的关键在于依靠农村产业革命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通过产业革命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促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其中,产销对接是农村产业革命成败的关键一环,这个环节如果没做好,前面的农业生产将前功尽弃,后面的利益联结也无从谈起,而农产品物流恰好是实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容上和形式上的高度统一性.精准扶贫的关键措施在于培育主导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只能脱于一时而难以持续.产业振兴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没有乡村产业的振兴,产业兴旺这个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不可能实现.可以这样说,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因此,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乡村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蕴藏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巨大潜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四化同步”发展要求,立足实际,以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乡村人口承载力、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方向,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支撑,以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为纽带,通过农村产业革命,构建产业门类合理布局、资源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出:“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机遇,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中国农业的产业革命必将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而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的2030年,城乡发展格局也将重塑我国农业的基本面貌。在现代化、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及信息化的道路上,农业的产业革命无论在形态上还
当前,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新技术快速普及应用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农业产业进入多重变革相叠加的时代,农业经营体系、农产品市场竞争、农业技术路线和农业政策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由此推动着农业产业的急剧变革.在这种大背景下,顺应发展趋势,加快推进贵州省农业的产业革命,是贵州省农业实践发展的要求,对于提高贵州省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通过DEA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大部分地市的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效率都没有达到有效状态,各地市的效率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纯技术效率水平都较高,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较低,且除个别规模效率有效的地市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外,其他地市的政府医疗卫生支出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采取Tobit模型对影响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中,除财政分权外,政府医疗卫生支
财政职能是财政基础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规范财政活动的基本准则和确立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依据.财政职能是具有阶段性的范畴,在不同的时期,财政职能应具有不同的内涵.目前中国处于深化体制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和社会矛盾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特点.新时期对财政职能的定位及调整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成财政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基于复杂和失范的转型时期制度环境,本文运用公共财权资本化风险这个学术新概念,重点剖析了广义公共财权资本化风险的核心内涵、生成条件、外部影响、诱发因素以及路径控制机制,初步构建了转型时期公共财权资本化风险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分析表明,财政收支失范是表象,公共财权滥用才是根本.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力存在形态,公共财权资本化风险的孕育、生成及其扩张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效应,主要包括政府公信力的消减效应、经济
税收负担的区域失衡被认为是造成中国地区经济不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测算中国省级层面劳动和资本要素收入有效税率的基础上,借助泰尔指数分析两要素收入有效税率的地区差异和差异结构,从地区差异和时空格局两个层面认知中国要素税负的失衡现状.研究结论表明:要素税负失衡格局依然存在,且区域间和区域内均存在比较显著的失衡现象.基于此,政府在制定和调整财税制度时应考虑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差异性,注重政策的精细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突出表现之一是伴随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不平衡问题愈发显现.为此,本文选取残疾人发展权得到保障的重要方式:就业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基于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求越发显著,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此带来结构性失业问题也愈发突出这一背景下,残疾人因受制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