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代水浒戏看梁山泊文学地理形态之演进

来源 :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四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633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山泊作为水浒故事的源起地,在元代水浒戏中已是"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基本呈现了水浒故事八百里水泊的壮观.从地理名谓的梁山到文学意味的梁山泊,它经过了历史地理和文学层积的漫长演进.至元代水浒戏,梁山泊演进过程已基本完成,忠义的文学含蕴已基本定格.
其他文献
习俗(custom)、习惯(habit)与习性(habitus)是相互纠缠极其复杂的大观念,个人的习惯反映了特定群体和社会的习俗,习性侧重于主体层面.审美习俗对特定群体和社会的审美经验进行引导和约束,因此具有制度性.审美习俗联系着特定文化的情感结构,审美经验的形成受制于显性的审美习俗和隐性的情感结构.
典型理论与现实主义关系密切,作为研究对象,近20多年来,受关注的程度逐渐下降;宏大叙事时下还处于热门话题范围,在借西方理论分析我国当代文学问题时,它多半以靶子的身份出现.从学术史角度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显隐,折射出某种默契与智慧.从直面研究对象角度看,无论典型理论与宏大叙事,乃至现实主义,其背后都指向同一根基:即强调历史真相的传统历史观。时下,宏大叙事、典型理论与传统历史观、同
"听觉文化研究"是从国外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如同文艺理论、传媒学、艺术史等曾经围绕视觉问题,共同造就了"图像学转向"之后的"视觉文化研究"一样,听觉的文化性问题也日益在不同学科的互动中凸显出来.这篇论文,切入听觉文化研究的主要脉络和走向,针对该领域现状,提出并研判"声音"和"听觉"殊为重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讨论关于"听觉"的文化话语,将会比讨论关于"声音"的话语更有前途."声音"问题,包含在
作为西方文化核心之形而上学所遭遇的危机,不仅在于真理之"起源"或"终极"的缺失,也不单单呈现为后现代主义者津津乐道的"不确定性"与"内在性"之间所构成的悖论,更在于"超越"于实践本身之优先性的一切理论建树形式的不可避免的塌方.本文认为,在后哲学时代,以返回"原始伦理"为契机,继续发掘和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传统伦理智慧,直面以技术统治和价值虚无互为表征的现代性难题,构成了当代汉语思想复兴的重要前提之一.
所有的“追溯晚明”活动,目标在于寻找晚明与现代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对“晚明”的深刻认识理当是题中之义,但自肇始之日起,相关论者的立论根基就饱受质疑。“晚明”认识方面的偏颇首先表现为一些“常识性”错误。“常识”、“根基”不依托于史料,而凭借“理论”的支撑来保证其正当性,这无疑非常危险,一旦这些理论“受到挑战或者被推翻的话,它所带来的影响和震动是可想而知的”。由于现代学术分工的日趋细致,学科间形成了所
李(龔)《梅花衲》集宋人咏花卉诗之特点在于,集宋代经典作家林逋、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谢逸、陈与义、陆游等咏梅诗咏梅,尤其是陆游之梅诗与"梅格"深入梅骨;集宋代大量的涉梅句描梅,突出梅花之高洁精神,直抵梅心;集牡丹、菊花、荷花、水仙花、桂花、桃花、海棠等诗句写梅,侧及梅面;构成了一幅从内到外、从集唐到集宋、从集经典到集普通作品的全方位梅花图,开创了宋代咏梅文学的一片新天地.
东晋南朝是世族势力最盛的时期,世族对社会影响至巨.永嘉南渡后侨姓世族与吴姓世族的冲突与融合,又对江南文化性格的形成影响至巨.侨姓世族在政治上对吴姓世族的拉拢和打压,是江南文化性格由刚转柔的重要契机.侨姓世族倡导的玄学影响了吴姓世族的思想观念,从精神自由、闲适情趣、隐逸风气等方面造就了江南文化"逸"的品质.侨姓世族与吴姓世族的文艺交往与文艺创造,提升了江南文化的水准,促成了江南文化性格由"朴"向"文
地域文学、地域文献及地域文化的研究是近年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的热点.以地域为界分,能够体现地区文学文化的独有特征及区别差异,是对中国文学文化研究的补充与深入.与其他地域文学文化研究的热度相比而言,甘肃地域文学、文献及文化尚未受到足有的重视.因而,甘肃地方文献、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文章首先介绍了甘肃古代文献研究概况,其次介绍了清代甘肃的文献整理及图籍编纂研究具有文献、文学、文化三方面
本文对《三国演义》的地理错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是文学和地理的综合研究。文章首先对《三国演义》中地理错误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次对这些地理错误的产生原因做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再对这些地理错误和版本演化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地理错误本是《三国演义》诸多错误中的一个方面,对其做深入分析研究,不止是只停留在错误本身,而是进一步深入分析《三国演义》的产生过程,以及各种版本的演化过程。
易水因荆轲刺秦于易水河畔送别而闻名于世,易水成为了文人怀念这段历史特定的文化符号.历代文人对"易水送别"这一画面的书写为易水构筑了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易水送别的确切地点有多种说法,文中通过历代文学作品的描述,认为应以南易水为准。然后通过对描述易水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极尽还原荆轲刺秦及易水送别的悲壮画面,易水送别画面闪烁着燕文化的精神,荆轲的精神也是燕文化精神的凝聚和缩影。易水景观的文学书写,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