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转塔刀架可靠性试验台的研制及试验

来源 :2012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四次全体委员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控转塔刀架是数控车床核心功能部件之一,其可靠性的提高对提高整机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数控转塔刀架可靠性实验室试验克服了传统的数控转塔刀架可靠性现场试验具有费时、费力且试验不可再现等缺点,为快速获得可靠性试验数据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设计了一套能为不型号、不同同中心高的数控转塔刀架和伺服刀架进行电液伺服动、静加载的可靠性试验台。并根据前期编制的栽荷谱对数控转塔刀架进行可靠性加速加载试验。本试验台的控制、试验数据和故障数据的采集集成于一台上位工控机。试验室试验证明了数控转塔刀架可靠性试验台结构和控制程序的合理性,对提高数控转塔刀架的可靠性有明显的帮助。
其他文献
研究了化工园区污水厂剩余污泥在臭氧氧化过程中,污泥指标及上清液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市政污泥相比化工污泥在臭氧氧化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较为滞后.当臭氧投加量超过0.02gO3/gMLSS时,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混合液MLSS\MLVSS及总COD浓度下降明显,溶解性COD浓度先降低后上升,氨氮及总磷浓度则呈现上升趋势,硝酸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在臭氧投加量超过0.16gO3/gMLSS时
将臭氧氧化技术和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相结合,研究了同时实现污泥减量和碳源回收用于生化系统脱氮除磷的可行性。A2/O工艺稳定运行,控制臭氧浓度为50mg/L,对剩余污泥连续破解并投加到厌氧池.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后,剩余污泥中SCOD增加3.5倍,N、P溶出很少;经过臭氧氧化的剩余污泥回流到A2/O工艺能够使生化系统中COD/N和COD/P比值分别提高一倍;臭氧氧化剩余污泥直接回流到A2/O工
采用400m3/d的溶胞-隐性生长中试系统连续处理城市污水,并将低强度超声波/碱协同溶胞与水解酸化耦合用于其污泥预处理,考察了该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出水水质和剩余污泥预处理情况。结果表明:溶胞-隐性生长中试系统的表观产率系数为0.2809kg VSS/kg COD去除,污泥减量效果可达54.43%.运行期间系统出水水质较好。污泥预处理体系运行良好,其对TCOD的去除率为10.46%,为溶胞-隐性生
在不同pH和腐殖土投加量条件下对活性污泥中Zn,Ni,Cu和Pb四种重金属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中锌和镍的浸出率随pH的降低而升高且趋势明显,铜与铅的浸出率也随pH降低而升高,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酸性条件下,随着腐殖土投加量的增加,能明显降低活性污泥中Zn,Ni,Cu和Pb四种重金属的浸出率,在中性偏碱性条件下,这种趋势就变得相当微小。投加腐殖土能明显改变活性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以乙酸钠为碳源,采用厌氧.好氧循环运行方式,驯化培养出富含聚磷菌的活性污泥,考察了C/N分别为20:1、100:1、200:l和500:1时对聚磷活性污泥中PHAs合成的影响,其中以C/N为200:1条件下,活性污泥合成的PHAs含量达到最大,占污泥干重的32.8%,贮存物以PHB为主.
本文通过研究污泥制生物碳土在门头沟桃源村矿山修复中的生态利用,探索了城市污泥利用的新模式。研究发现,污泥制生物碳土的施用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养分,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利用过程中,重金属方面需要密切关注Zn和Hg的含量。
本文主要介绍脱水污泥的仓储泵送技术及工程应用,工程经验表明这项技术是最适合中国污泥特点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节省空间、美化环境、维护量小等特点,是脱水污泥中最佳的输送解决方案之一。
城市污泥运输管理不当可能造成环境风险,为了强化监控力度,规范运输过程及卸载地点,将GPS实时监控系统应用于污泥运输,通过对自动计量系统、GPS监控系统的整合及数据汇,总分析的个性化程序设计,完成对污泥计量、外运、卸载全流程管理,控制环境风险。
对焦作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污泥产生量,结合焦作市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焦作市污泥处置利用技术路线,为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利用工程奠定基础。
为科学合理进行污泥处置奠定基础.以北京市11个污水处理厂的生污泥为样品,对其进行pH值、含水率、有机质等养分和重金属含量化验分析。总体看所采集污泥是富含有机质(平均为509.45g/kg)、高氮(平均为46.12g/kg)、高磷(平均为45.47g/kg)、低钾(平均为8.33g/kg)的有机肥.pH值6.71~7.51,处于微酸性和微碱性之间,在土地利用上,不会对土壤的酸碱度造成大的影响。污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