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大脑静息态功能网络小世界特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为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突然运动诱发的肌张力障碍或舞蹈手足徐动症,持续时间短,发作时意识清楚.原发性PKD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不明确.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In our previous study, we had assessed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the association of KCNB1 rs1051295 with metabolic traits indicating metabolic syndrome, and showed that KCNB1 rs1051295
会议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全民统一健康覆盖的讨论越来越多,各国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实现全民统一健康覆盖。对全民统一健康覆盖的理论与国际实践进展进行综述,主要阐释了全民统一健康覆盖的概念和起源演变,总结了全民统一健康覆盖的测量方法和实现途径,并以英国和韩国为例介绍了全民统一健康覆盖的国际实践进展,为各国进一步推动全民统一健康覆盖提供借鉴。展望全民统一健康覆盖的发展前景,它将作为一项联合国发展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的 从知信行理论和社区参与理论视角了解农村居民大肠癌筛查的参与意愿和行为,探讨农村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农村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方法]于2014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韩村河镇两个村的村民进行入户访问式问卷调查,了解其大肠癌筛查的知识信念和社区相关因素的现况,利用描述性分析、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列联系数、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
To develop a novel zirconia surface modification method to improve the shear bond strength of resincement.Yttrium-stabilized tetragonal zirconia(Y-TZP) discs were cut from prefabricated ceramic blocks
目的 1、探讨强化药物治疗在无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转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探讨不同狭窄程度的无症状ICAS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的获益.方法 对我院2012年至2014年门诊患者进行血管超声检查,TCD筛查颅内动脉粥样硬性狭窄且颅外动脉狭窄<70%的患者95例,无症状ICAD87例,平均年龄58.13±9.34,中位数随访时间7月.
会议
目的 评估微创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发生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及安全性,探讨出血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电子资料库中2012.7~2014.12接受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记录患者每天症状及头颅CT上出血特征随治疗的变化,以再出血、穿刺损伤(穿刺道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评估微创术的安全性并分析手术时机、抽吸术、rt-PA方案及穿刺损伤与
会议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结核杆菌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以脑膜或脑实质为主的一种亚急性或急性起病增生性非化脓炎症.其神经系统后遗症在早期诊断病人占41%,而在患者出现意识改变以后可达92%[1].TBM其炎症变化主要见于颅底基底池的炎症渗出粘连、导致四脑室和中脑导水管的阻塞,发生梗塞性脑积水.脑积水是TBM最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报道TBM合并脑积水的发生率可
会议
背景及目的意义 我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占全部脑血管病的大多数.如可减少TIA发展至脑梗死的概率,将极大减低脑梗死的发生.TIA治疗早期治疗是关键,抗血小板治疗是基础.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两种药物都具有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效果,因两者作用靶点不同,理论上两者联用是可以产生协同作用的.但两药联用出现出血风险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大,如何在获得最大疗效及减小不良反应方面寻求平衡点,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关键.
会议
研究背景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异常的膨大,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脑血管疾病.据统计,动脉瘤一旦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达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为60%,第一次出血后经保守治疗活下来的病人,有35%将在一年内因再次出血而死亡.51%将在5年内死亡,未破裂动脉瘤出血后发生严重病残或死亡者超过60%.
会议
目的 探讨急性良性儿童型肌炎的临床和骨骼肌病理特点及改变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患儿的病理报告,发病年龄在7~4岁之间,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四肢肌肉无力.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肌肉活检,肌肉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染色,并做了电镜检查.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