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Ullamm反应的机理和调控

来源 :第一届物理化学研究生前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ck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区分不同活性位点的催化活性,我们研究了满覆盖度下的Ag(111)表面催化的4-溴联苯(C6H5C6H4Br)的Ullmann偶联反应.反应过程包括4-溴联苯的脱溴与衬底表面的Ag原子配位形成有机金属的过渡产物[1],C6H5C6H4AgC6H4C6H5.这种过渡产物中的Ag原子会处于Ag(111)面的桥位或三重位.进一步的反应发现三重位的催化活性比桥位的高:它们形成最终产物p-四联苯(C6H5C6H4C6H4C6H5)的温度分别为390K和410K.通过这一现象,可以作为位点选择的反应调控.除此之外,我们也研究了低覆盖度下4-溴联苯在Ag(111),Cu(111),Cu(100)表面的Ullmann偶联反应过程.在不 司的覆盖度下出现了不同的反应通道.除了满覆盖度下上述的三类物种之外,一种新的过渡物种:自由基类似物C6H5C6H4*[2],出现在有机金属过渡物与最终产物四联苯之间.这个额外的反应步骤也使得低覆盖度下最终产物的生成温度有所增加.该现象可以作为覆盖度决定的反应调控.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和频振动光谱(SFG)研究气液界面二棕榈酰磷脂酰胆(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DPPC)及卟啉衍生物TPPA2a的Langmuir单分子膜。长期以来文献中对DPPC的振动
  自从中科院韩布兴研究组在2004年PCCP上发表离子液体微乳1以来,离子液体代(IL)替水相或油相与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的研究成为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用介电谱的方法对亲
  1964年提出的气液固生长模型今天已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各种一维纳米材料的生长1.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在铝镍相图的两相区(图1中abcd区间,854-1133℃),通过氮化Al69Ni31合金颗
  粒子外面包裹聚电解质层的存在使体系的稳定性大大提高1,因而这类粒子成为胶体界面化学研究的热点。用介电谱方法测量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酸修饰的聚苯乙烯粒子,发现在kHz和
  本论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疏松多孔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颗粒呈细长型,并考察了水热温度对其物理性质以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所合成的样品为纯的锐钛矿相晶体,不含任何杂质相.
  1964年Wagner提出的气-液-固(YLS)唯象生长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理解和解释一维纳米材料的生长过程[1],但对该模型本质的认识尚缺乏实验证据。我们在氮化Al-Ni合金生长AlN纳米
  Fluorin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ce element of human body and exists widely in our daily life.1 Thus fluoride detection is important for human health and e
  面向应用的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目标:(1)提高发光效率,(2)降低驱动电压,(3)优化光色纯度,(4)增强器件稳定性和寿命。其中,降低驱动电压的方法主要集中在p
会议
  We employe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and quantum chemistry calcula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various multinuclear platinum complex
  We report measurements on the angular radiation distributions of CdTe quantum dot embedded in a PVA film and spin-coated on a thin gold film.We systema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