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共育普及难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中国蚕学会商品性小蚕饲养规程和蚕病防控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6014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四川省广安市蚕区近60年来小蚕共育推广历程的回顾,总结出小蚕共育普及困难的四大原因,分析了现阶段推广小蚕共育的三大现实意义,提出了普及小蚕共育的五条措施建议。
其他文献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实现玉米高产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合理的氮肥运筹是保证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夏玉米种植存在氮肥多施、当季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分次施入尿素较传统一次性施入尿素虽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但过程繁琐.而控释肥可一次性施用,不仅可以减少劳力和时间投入,也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但因控释肥价格较高及常规施肥方式的影响,控释肥在大田作物玉米上的应用面积较小.本试验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一次或
水、氮是作物获得高产的两大关键因子农业生产中,为盲目追求高产,氮肥和灌水过量投入现象十分严重.水肥耦合的滴灌施肥模式可以根据作物的水肥需求特性实时定量灌溉,实现水分和养分的协同供应,准确的满足作物水肥需求.黄淮海平原是中国夏玉米主产区,然而黄淮海平原也是淡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地区,玉米季干旱现象时有发生.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提高该地区夏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对缓解水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黄金玉米带最北端,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的25%,是全国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省份.松嫩平原中南部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4000万亩以上,占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的1/3以上,对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长年连作,生产上盲目追求高产而采用不合理施肥方式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十分普遍,化肥高施低效、生产成本增加的同时,土壤养分比例失衡、酸化、硝
辽宁中部暖温半湿润地区雨季容易发生内涝致玉米早衰,大风导致玉米倒伏.施用硅肥能够明显提高玉米叶色值,延缓叶片衰老进程;硅肥可显著改善玉米生育期内磷素营养;硅肥在防止水稻倒伏方面也已有较多研究.本试验施用硅肥作为底肥,探讨其对玉米叶向值等生理特征、对叶片磷含量的影响等.
可以预见的水分缺乏为德克萨斯高原地区的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要挑战.选用耐旱玉米品种是水分限制条件下维持玉米生产的重要管理因素.然而,有关近年来推出的耐旱玉米的水分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目的是调查常规玉米品种和耐旱玉米品种的土壤水分抽提特征,蒸腾蒸发量,水分利用特征和籽粒产量.田间试验于2012年和2013年实施.所用品种为耐旱品种P1151HR和常规品种33D49,设置三个灌溉水平,分别为蒸腾
黄淮海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玉米产区之一,但该区域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极易受到渍涝灾害的影响,尤其在较粘重的土壤上更甚,渍涝亦成为制约该区玉米生产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淹水不仅影响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和转化,亦影响根系的呼吸代谢及植株对有益微量元素、养分的吸收,但关于旱作土壤淹水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变化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不同土壤类型为对象,研究了淹水胁迫下不同土壤类型养分变化规律及植株养分吸收特征,以期
为了进一步筛选和评价耐高温干旱能力强的玉米杂交种.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作物抗逆中心,利用人工控水坑栽和高温设施试验,研究了6个审定杂交种玉米花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玉米审定杂交种花期抗干旱高温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干旱、高温及二者复合胁迫处理后参试玉米品种的植株明显变细变高,且叶片变薄,比叶重降低.干旱、高温逆境阻碍了玉米生殖器官的正常分化,使散
于2012~2013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深州实验站,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置夏玉米深松播种一体化和免耕播种两个处理,从玉米出苗开始,根据生育进程定期观察玉米根系形态、生理指标及微观结构、玉米冠层光合特性和叶面积指数,成熟期测定产量,计算水分利用效率和2m土体水分储蓄情况.结果表明,0~60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可提高玉米根系干物质积累、表面积、根长和活跃吸收面积比例,全生育期分别
本文在浚县玉米超高产田进行,设置了两个玉米品种和两个种植密度,于玉米灌浆期在田间原位挖土壤剖面,分析玉米的田间根系空间分布规律,以期探明超高产田玉米根系空间分布与作物生产力的关系.主要结果:(1)玉米根系干重和根尖数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0-10cm的土层;0-30cm土层根系干重和根尖数量均占了整个剖面的60%以上.0-30cm范围内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占整个剖面的65%左右;30cm土
通过深松下玉米秸秆全量深埋还田的研究,探明深松和秸秆深埋还田集成后的土壤养分归集特点和土壤结构变化趋势,探明技术集成对春玉米植株生长、养分运移、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土壤水分蓄保提利效果,提高农田养分和水分的利用,达到深度挖掘春玉米增产潜力的目的。在半干旱区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深松垄作的玉米秸秆深埋还田研究。研究显示,深松和秸秆深埋还田结合可调整土壤的理化结构和养分组成,可调节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