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45574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常型银屑以红色炎性丘疹、斑丘疹及大小不等的斑片为主,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一层光亮的薄膜,薄膜下可有点状出血。皮损形式可有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混合状等多种类型,但境界明显。皮损可发生在身体表面各处;发生头皮处者,毛发呈束状;发于甲板(指、趾)者,可有点状凹坑呈顶针状或甲板不平整、变黄增厚。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本文介绍了采用血论治对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治疗,并观察了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药两种提取成分对浅部真菌抑菌和杀菌作用,筛选抗真菌中药。方法:1、采用药基琼脂稀释法,测定六味中药两种提取成分对常见浅部真菌的MIC和MFC。2、采用扫描电镜进行水提黄连、醇提蛇床子对红色毛癣菌抗真菌作用的形态学研究。结果:1、黄连、黄柏、土墐皮、蛇床子等4种中药水提成分和黄连、黄柏、土堙皮、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等6种醇提成分对受试菌株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醇提蛇床子、白鲜皮和黄
目的:研究凉血五花汤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l临床疗效及对面部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方法: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口服加味凉血五花汤和左西替利嗪片,剂量为5mg口服,1次/日。对照组单用相同剂量的左西替利嗪片。测定治疗前后皮肤血红素含量、经皮水分丢失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2.9%(22/35例),对
本文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滋阴清热方配合皮质激素治疗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前、中、后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自组图分析方法从7458个基因中筛选出176个基因,分为25类。并用SPSS13.0软件包对25类基因分别进行了统计处理,找到单个基因治疗前后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20个。结论:激素与滋阴清热方可以上调或下调许多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T、B淋巴细胞的的分化与凋亡,减少补体级
目的:评价关节病型银屑病(PsA)的诊断标准(Moll&Wright标准,MWC)。方法:对伴脊柱关节症状和/或体征的银屑病患者按MWC诊断或排除PsA,并将结果与“金标准”比较。结果:79例患者纳入研究,按MWC诊断PsA43例;按“金标准”确诊61例。与金标准相比,MWC的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89%。结论:MWC因漏诊银屑病合并外周附着点炎、影像学上的脊柱炎和未分化脊柱关节病者而导致敏感性
皮肤外科是皮肤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经典皮肤病学的补充和外延,使得皮肤病学诊治手段不断丰富、适应证不断扩展。它体现了皮肤病学这一学科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面貌。皮肤外科在中国发展,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皮肤外科发展的经验,还要与中国特有的医学瑰宝——中医相结合,历史和现状证明皮肤外科与中医有着不解之缘,而且中西医结合确实能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皮肤外科学发展之路,本文就皮肤外科中西医结合发展进行了
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本文阐述了食物不耐受产生原理,讨论了食物不耐受与皮肤病的关系、食物不耐受的诊断及食物不耐受的治疗现状。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疗法是利用仪器设备将患者血液分离成血浆和血细胞成分,然后全部或部分弃掉含有致病物质的血浆,再把血细胞成分和等量的血浆置换液一起回输到患者体内,进而达到对于一般疗法治疗无效的多种疾病治疗的目的。本文介绍了血浆置换疗法的原理、血浆(分离)置换的方法以及血浆置换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效果等内容。
本文就黄褐斑患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黄褐斑的分型及诊断和治疗标准,对黄揭斑患者面部皮损组织病理及超微组织学进行了研究,最后对黄褐斑的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中重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探寻重度痤疮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Cunliffe痤疮分级法入选16例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排除2周内曾服用抗生素或维A酸类药物患者。对16例患者进行ALA-PDT治疗,每周治疗一次,疗程1~3周,每周观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2-4周随访一次,共随访3个月。结果:16例痤疮患者经1-3次ALA-PDT治疗,皮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2%~5%)的绿茶(在保湿霜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绿茶提取物配置而成)保护皮肤免受光老化、光免疫抑制的作用及效率。材料和方法:招募20名健康志愿者,在后背7个非曝光部位涂以不同浓度的绿茶防晒霜或基质后进行模拟日光照射(1.5倍最小红斑量)。测量皮肤的黑素指数、红斑指数,取活检皮肤检测细胞角蛋白(cK5/6,cK16/17)、朗格汉斯细胞(CD1 a,HLA-DR)等,评估绿茶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