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微丝在离子液体中溶解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来源 :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发现某些离子液体能够溶解纤维素[1],提供了一种新的开发利用纤维素资源的手段.研究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的过程,阐明溶解机理对于生物质预处理和筛选新型溶剂有着重要意义[2].我们构建了几种不同大小的纤维素微丝,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过程.离子液体包括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1-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EmimCl)和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模拟时间为0.5~2μs [3].研究发现,微丝的单链聚合度越大,微丝链数目越多,溶解得越慢,如,4*8的微丝在EmimAc中完全溶解需要0.15μs,7*8的微丝需要0.35μs,而14*8的微丝需要1.5μs.分析表明,溶解过程伴随纤维素内部氢键网络的破坏,阴阳离子的协同作用与纤维素链间作用的竞争与协调使纤维素微丝溶解.初始时,阳离子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依附于纤维素侧面的葡聚糖环周围;阴离子与纤维素羟基形成十分稳定的氢键,疏松纤维素链和链以及层和层之间的作用.阳离子由于电负性吸引,逐渐靠近纤维素微丝,阴阳离子进入纤维素链,破坏微丝结构.对比发现,纤维素微丝在EmimAc中溶解最快(图1),EmimCl和BmimCl次之;这是由于醋酸根阴离子与纤维素链形成的氢键能有效地分离纤维素链,提供阳离子进入的空间,使纤维素微丝可以更快的溶解.
其他文献
基于胞内小分子代谢物生物传感器(biosensor)进行目的小分子生产菌株高通量筛选,近年来成为微生物细胞工厂代谢工程的重要研究手段.然而对于大多数的高附加值次级代谢产物,由于缺乏小分子生物传感器,无法运用高通量筛选策略.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中间代谢产物辅助的时序性代谢途径优化(intermediate sensor–assisted sequential pathway optimisation,
生物油的粗产品不但粘度值相对较高,而且热值低,腐蚀性强不适合用于替代目前市场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化石燃料.基于此,现在研究更多的是对生物油粗产品馏分的改质.改质的前提就需要我们了解生物油各馏分段的气质、粘度、元素分布等情况.本实验我们选用了目前很被看好的微藻,因为它不但产油率较高而且生长周期短,有利于培养并大规模生产.实验中使用GS-1L反应釜对螺旋藻、小球藻两种微藻进行水热液化,反应条件为350℃、
碳催化过程来源于表面缺陷、官能团以及杂原子.掺杂碳材料是纳米碳一类衍生材料.例如将氮原子引入碳纳米管中可调变碳纳米管的结构及其表面性能,从而使化学惰性的碳纳米管管壁呈现一定化学活性.掺杂原子赋予碳基催化剂在氧还原、氧析出、氢析出、卤化反应、氧化脱氢、环化反应等过程中具有奇妙的反应活性.碳催化剂不依赖贵金属等稀缺资源,在烷烃转化、CO2还原、燃料电池、水分解等领域具有重要使用前景.通过引入杂原子可以
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迅速普及,含抗生素废水的排放日益增多.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作为一种难降解物质,在水体中的积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目前对氨苄青霉素的降解主要有化学法、H2O2与粒状活性炭联合降解法以及生物降解法等.其中好氧颗粒污泥法是一种能高效处理含有毒有害物质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因此本实验以好氧颗粒污泥为载体,分别探索了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对不同浓度AMP的降解情况以及A
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生命体或体内的生理、病理过程进行的无创、实时成像,可在机体出现形态学变化之时即肿瘤和非恶性病变时,对肿瘤或者癌症细胞杀死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损害.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在这一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以光和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治疗疾病的新技术.其作用机理是光动力效应,即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组织,使光敏剂受到激发,激发态的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具有其它材料无可比拟的耐冲性、耐磨性、自润滑性和耐化学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国防军需装备、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安全防护和体育运动器材等众多领域.目前,商业的UHMWPE因其较高的聚合温度,使得链生长速率快于结晶速率,致使UHMWPE初生颗粒中含有大量的链缠绕结构,致使UHMWPE加工性能极差.本文旨在开发一种成本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的配位聚合催化剂以实现低缠结度UHM
纳米孔道中的溶液中的离子运动因其尺度特征呈现出与传统微米孔道不同特性,在新能源、海水淡化和生物检测等领域有巨大应用前景.基于宏观尺度的理论或计算方法难以准确描述纳米通道中离子分布、流动和传递性质.本文以纳米孔道压差发电过程为例,采用静电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和Navier-Stokes方程计算不同尺寸纳米通道中的离子分布和运动行为及其对压电转化过
随着汞排放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的认知,合成氯乙烯的传统氯化汞催化剂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基乙炔法生产聚氯乙烯(PVC)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急需研发高效无汞催化剂替代传统的氯化汞催化剂[1].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碳氮非金属材料对乙炔氢氯化反应具有催化活性[2,3],且g-C3N4/AC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80℃、VHCl/VC2H2 = 1.15、乙炔空速为50 h-1的反应条件下,乙炔转
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秸秆类农作废弃物,主要包括稻杆、小麦秸秆、玉米芯、玉米秸秆等.秸秆类农作废弃物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组分构成,因此对这三组分的高值化利用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纤维素能降解生成葡萄糖,继而通过微生物发酵将葡萄糖转化生产醇类物质;木质素的结构在三组分中最复杂,性质也最稳定,是高值化利用最困难的一部分.但木质素的用途却也十分广泛,不仅可用于生产粘合剂、混凝土减水
本文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煤气化甲烷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工业示范"课题三"合成气完全甲烷化成套工艺技术开发"(2009AA050903)为依托,采用自主研发的预还原态甲烷化催化剂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绝热四段全串并联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工艺技术方案,按照工业化标准在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现场建设了一套3000Nm3/d SNG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工业装置,并连续稳定运行超过4000小时.在煤基合成气工业气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