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油水相在Z204催化剂上重整制氢

来源 :第二届全国研究生生物质能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cis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生物质快速裂解油水相重整制氢的反应特性,对使用商业催化剂Z204生物质快速裂解油水相重整制氢反应温度及催化剂寿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生物油水相的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在使用商业催化剂Z204时,生成气体组成中H<,2>最高比例可以达到67%;在还原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750℃的条件下,反应开始0.5h后H<,2>产率达到42%,并维持在40%左右约9h。
其他文献
以厌氧产氢细菌Clostridium sp.H-61为原始菌株,分别进行微波诱变和NTG-UV(亚硝基胍-紫外)复合诱变,采用解除产物抑制的筛选模式,选育得到一株耐酸突变株HW-18和一株高产突变株HCM-23。突变株HW-18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在pH值为2.8时仍能生长。在葡萄糖浓度为10g/L的条件下,通过间歇发酵试验,其最大产氢量和最大产氢速率分别为2190mL/L培养基和25.86mmol
本文研究采用改性皂土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分两步。第一步以盐酸为改性剂对皂土进行酸处理获得活性皂土,利用活性皂土处理毛豆油,降低其色泽含胶量以及水分;第二步以CaO为主要改性剂,制备出钙基型碱性皂土,经焙烧处理后作为固体碱催化剂,酯交换反应脱色脱胶豆油制备生物柴油和甘油。实验考查了活性皂土对毛豆油的脱色脱胶效果,还重点考查碱性皂土催化脱色脱胶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酯交换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醇油比、催化剂用
通过生化产甲烷能力(BMP)测定实验确定了葡萄糖、大米、蔬菜、纸张、动物油、植物油和瘦肉等七种城市生活有机垃圾(BOFMSW)组分的生化产甲烷能力,并研究了动物油、植物油和瘦肉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存在的抑制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大米、蔬菜和纸张在发酵过程中没有消化抑制发生,四种原料的生化产甲烷能力分别为241mL/gVS、210mL/gVS、147mL/gVS和244mL/gVS,相应地占理论
北京德青源2 MW热电肥联产沼气工程位于北京德青源健康养殖生态园内,日处理300万羽蛋鸡粪便212吨。年产沼气700万m,发电1,400万kW·h,电能并入国家电网,发电机组余热用于冬季厌氧罐的增温和蔬菜大棚供暖,发酵后的沼液用于周围1万亩果树和2万亩饲料基地的优质液态有机肥料,实现温室气体减排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本工程已建成并开始试运行。
生物质热裂解产生的生物油是一种含氧量极高的复杂有机成分混合物,在流化床热解实验台上使用玉米秸秆粉为原料来制取生物油。对生物油进行预处理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生物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 结果初步鉴定出醛、酮、酸、酯、醇、呋喃和酚类等17种主要化合物,这些有机物对生物油的特性有一定影响,分析结果为有效的进一步加以利用生物油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为研究固体热载体陶瓷球与玉米秸秆颗粒之间的换热规律,利用竖直下降管换热实验台,进行两种散体的混合换热和分离测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下降管实验台能够实现散体定量连续进料,达到分离完全、温度实时准确检测的实验要求,并得到了不同陶瓷球流量和不同的陶瓷球与生物质粉比例时,竖直管内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生物质可以代替化石燃料来制合成气,进而合成常用燃料LPG。介绍了生物质气化、重整,对合成气一步法合成LPG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在325℃,2.1Mpa的条件下,CO转化率达到72.28%。通过计算,每吨干基生物质气化得到合成气,经合成单程转化可得到0.0786吨LPG,联产电力607KWh。
对生物质燃气中的焦油运用GC-MS的方法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了其中主要的化学组分;用自行开发研制的浸渍在天然镁橄榄石上的金属镍(3%)和铈(1%)组成的催化剂对燃气中的焦油进行了整体催化转化研究,调整水碳比,焦油的催化重整取得了较好的转化效果,达到了93%.
本文介绍了低焦油生物质气化技术及其供暖系统特点,并以此为基础,以天津市宁河县某一村500户为例,详细分析了低焦油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暖系统,并针对气化炉、燃烧器和热水管网三部分作了详尽的设计计算,提出了该供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这为北方地区农村供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指导。
利用热重红外技术在线分析研究了生物油重质组分模型化合物(丁香酚)在5℃/min,10℃/min,20℃/min升温速度下的热解和燃烧行为,通过对热解失重曲线(TG)和相应的失重微商曲线(DTG)以及DSC曲线的分析,结果表明丁香酚热解主要发生在73~215℃温度段,燃烧主要发生150℃~290℃,290℃~530℃两段,热解和燃烧产物分别在高温段发生二次反应。在线红外分析结果表明:丁香酚燃烧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