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儿科临床的免疫调节作用

来源 :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j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儿科临床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通过采用因质论食-养生扶正,脏腑辨证分型论治,治受病之脏腑和选用有双向免疫调节功效的中药标本兼治方法体现免疫调节。 结果: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免疫学的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论述有相似之处。 结论:“治未病”理论应用于儿科临床能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对近20年来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的总体水平做出初步评价。 方法:对1989年1月至2009年针刺治疗PD的中英临床研究文献中的概况、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行归纳
证和证候在中医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王永炎教授及团队近10余年来对此倾意创见多多,影响力巨大,对笔者也颇多启发,本文意图进一步发挥相关研究。文章介绍了证候数据多维界面细分的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同其它学科一样,方法学是影响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特色的中医药学,不仅在学术思维上具有原始创新的特点,在方法学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会议
急性运动性轴索神经病 (Acute m 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是 Feasby等 [1 ]于 1986年首先报告并命名的。此后一些国外学者曾一度认为在我国北方发生的 GBS为中国麻痹综
为了解武汉市幼儿血铅水平 ,以正确评价环境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我们对武汉市 2~ 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已有 5 0 %的幼儿血铅超过了目前认为的安全限值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CD14在脂多糖引起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ipopolys
会议
模型方法是现代科学的核心方法。以模型方法解读中医理论模型尤其是藏象证候模型意义巨大。文中简单摘录了人工模型、天然模型、理想模型、数学模型、理论模型等概念,以及相对
以中药羌活(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为研究载体,以其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的紫花前胡苷(nodakenin)为标记化学成分,探索建立“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发现策略”,为
“模型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中介。模型既是主体所创建的、用来研究客体的工具或手段;又是客体的代表或替身,是主体进行研究的直接对象。所以,模型身兼二者,既是工具,又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究”成为政协委员们热议的高频词.rn“如果没有科学的想法,给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