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一次下坡跑诱导的骨骼肌损伤修复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来源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az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运动造成骨骼肌损伤的修复方法及机制,一直都是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由于其不仅具有很强的体外扩增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且来源充足、易于分离培养,成为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后的研究新热点.已有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骨骼肌损伤部位可加速骨骼肌损伤的修复,增加肌收缩力。但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甚少,注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是否可以加速修复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急性损伤?干细胞对骨骼肌损伤修复作用时间变化规律是什么,都尚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通过提取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培养,到达预期数量后对一次下坡跑运动导致的下肢腓肠肌损伤部位进行注射,观察大鼠腓肠肌形态结构的改变,为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治疗运动损伤的研究提供更新的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雄性8周龄SD大鼠60只,安静对照组(C组);一次下坡跑运动组(DE组);一次下坡跑运动+脂肪干细胞注射组(DE+ASCS组);一次下坡跑运动+生理盐水注射组(DE+S组)。DE组对大鼠进行一次下坡跑运动后1d,3d,1w,2w分别取材,建立大鼠下肢骨骼肌运动损伤模型。DE+ASCS组大鼠右侧后肢在下坡跑运动后30min注射100ul干细胞,左侧后肢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为DE+S组),分别在1d,3d,1w,2w分别取材,用常规染色法观察大鼠腓肠肌形态结构的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腓肠肌超微结构的改变,观察比较干细胞与安慰剂生理盐水注射分别对骨骼肌损伤及修复改善情况。脂肪干细胞分离自8周龄雌性SD大鼠腹部脂肪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后悬浮于100μl PBS溶液中(干细胞数量为10×105)。通过微量注射器,腓肠肌韧带与肌肉交界处延肌肉方向进针,进针1cm后注射细胞,注射针留置30秒后退出。 研究结果:常规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肌膜完整、清晰,肌纤维结构正常,可见规则的明暗条纹;一次下坡跑运动1d后大鼠腓肠肌肌纤维肿胀,但肌纤维形态无明显变化,3d时肌纤维炎性细胞开始聚集,肌丝排列紊乱甚至断裂,1w时大量炎性细胞聚集,肌丝断裂情况仍存在,2w炎症细胞减少,肌纤维恢复多边形;一次下坡跑30min后注射干细胞组1d后大鼠腓肠肌肿胀明显,肌纤维形态无明显变化,3d时炎性细胞开始聚集,肌纤维排列紊乱甚至断裂,1w时干细胞大量聚集在肌纤维间隙,肌纤维肿胀程度降低,2w时炎症细胞减少,肌纤维恢复多边形;下坡跑后注射生理盐水组结果与单纯下坡跑运动组结果相似。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腓肠肌肌丝排列整齐,Z带清晰,线粒体形态完整,各个条带清晰可辨;一次下坡跑运动1d后大鼠腓肠肌丝排列出现紊乱,线粒体肿胀,3d后Z带完全缺失,肌节明显拉长,肌丝排列紊乱,线粒体破坏,1w后肌丝断裂仍存在,Z带仍扭曲,偶尔可见线粒体出现在肌节间,2w后肌节排列较为整齐,Z带清晰可见,线粒体结构较完整;一次下坡跑30min后注射干细胞组1d后、3d后大鼠腓肠肌超微结构较单纯下坡跑运动组结构无明显改变,但1w后大鼠腓肠肌肌丝排列较为整齐,线粒体结构较完整,2w后肌节排列整齐,Z带清晰可见,线粒体结构完整。生理盐水注射组超微结构与单纯下坡跑运动组相似。 研究结论:一次下坡跑运动后30min对损伤部位进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可在1周时提高骨骼肌修复水平,加快骨骼肌损伤的修复速度。
其他文献
本课题运用职业教育有关理论观点,紧密联系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中面临的特殊性问题并参考借鉴国外既有研究成果,对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政策性安置、高校升学推免、货币补偿安置等方式,职业教育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具有比较优势,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应该大力加强和完善,使其在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职业教育在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中
本研究通过调研“全国武术之乡”武汉市蔡甸区,旨在探讨传统武术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如何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杨氏洪门拳在当地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保障;传承人的志愿服务,免费授拳,居民响应云集,当地传统武术文化获得了新生命;居民对非遗项目杨氏洪门认知度提高了,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另外,其发展存在的困境有:经费、管理等资源的短缺、学校推广不足、缺乏网络宣传,认知渠道受限等。立足“杨氏洪门拳
本文以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学的结构-行动学说为理论基础,探究推动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理想动力类型。研究阐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动力类型的探究是基于现实经验的抽象分析,在内驱力、外引力和承动力三力的综合作用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三者之间并非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渗透、互为依托的。只有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构特征、自我应对能力和发展动力机制的复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儿童体智联PLAY-mates互动体育课程干预实验,以新颖的课程设计和器材运用,使实验对象对课程保持兴趣和积极性,加强他们的速度、力量、平衡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在与同伴的协作过程中,促进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增强相互信任,学会交往技能,最终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他们之间解决冲突的能力、规则意识以及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发展
本研究本文主要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为研究方法,试图从“竞”母题角度反视母题,深层探析其起源发展,以龙舟竞渡为落脚点,初步探讨并界定母题在体育中的概念,将母题研究深入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从历史脉络中揭秘龙舟竞渡更深层的文化内涵。本文对于母题的研究尚属初探,母题在文学、民俗学及比较神话学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母题为主线对于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已成趋势,但母题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各方面还不完善,
运动耐力强弱的两大生物学基础分别是能量代谢与心血耐力.近几年在能量代谢方面研究显示不需任何训练,仅口服调节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基因及蛋白的激活子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ribo-nucleoside,AICAR)四周就能增加小鼠葡萄糖转运能力而提高44%的跑步耐力.这些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