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疼痛PD患者非运动症状更突出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伴疼痛PD患者与其他非运动症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24例认知功能正常、连续性早中期P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68例患者伴疼痛,74例患者不伴疼痛.所有PD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及H-Y分期评定患者疾病严重度.采用汉密尔顿24项(HRSD)、Montreal认知功能北京版(MoCA)量表及非运动症状量表(NMSQuest)来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及其他非运动症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幻觉的发生率及其与非运动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105例病程为10年以内的PD患者,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PI)中第2项症状的"有无"分为有幻觉组和无幻觉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用药情况,完成相关非运动症状的评价.
会议
目的:通过比较帕金森病(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多个脑区的磁敏感成像(SWI)相位偏移值,研究PD患者各脑区铁沉积模式,探讨SWI的PD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20名PD患者及1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在3.0T MRI中进行头部SWI检查.PD患者依据临床特点分别分为病程小于5年、大于5年组;无认知障碍、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组:Hoehn-Yahr分期小于2.5、大于3.0组.所有采用MRI SWI序
会议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腺苷2A受体(A2A受体)表达在帕金森病诊断及疾病进展过程中作为生物学标记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及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上相匹配的健康组一般资料,分别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帕金森病组同时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Hoehn-Yahr分级,剂末现象
会议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老年人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老年不宁腿综合征患者小剂量普拉克索单药治疗,为期12周.疗效评价指标为治疗前后进行IRLS(国际不宁腿综合征严重程度量表)、睡眠满意度、入睡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总时间的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IRSL分值减少(22.25±4.99 vs 9.35±4.33),睡眠满意度分值增加(2.50±1.05 vs 5.20±1.10),入睡时
会议
目的:比较虚拟空间测试与二维电脑测试(线段等分、星星划消、视觉对消)在检出单侧空间忽视中的作用:研究帕金森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是否存在视空间障碍;研究帕金森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是否存在听时间障碍.方法:在帕金森患者及正常人群中分别应用虚拟空间测试和二维电脑测试进行检测;应用虚拟空间测试的方法分别对帕金森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应用时长比较的方法分别对帕金森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
会议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PD-CI)的发生率及主要受损认知域,分析认知功能与PD临床症状的关系,探讨PD-C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3年3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PD患者,采用改良的Hoehn-Yahr (H-Y)分级评估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PD患者的运动症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会议
目的:本文比较SDS患者的校正QT间期和正常人间的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比较20例SDS患者和20名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群的校正QT间期. 结果: SDS患者的校正QT间期较正常人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DS患者的校正QT间期延长,该指标对其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会议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百草枯所致帕金森病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百草枯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组,每组n=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每组n=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组和百草枯组分别应用移液器每天给予小鼠百草枯(20mg·kg-1)口服,连续30天,建立百草枯口服给药的慢性PD模型.之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组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会议
目的:探讨α-synuclein A53T转基因PD小鼠模型基因组水平的甲基化改变,了解发生甲基化改变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寻找PD致病位点PARK1-18中发生甲基化改变的基因并研究这些基因的转录水平改变.方法:解剖获得转基因PD小鼠模型和正常对照小鼠脑组织黒质,提取基因组DNA和RNA.利用DNA甲基化芯片从全基因组水平寻找存在甲基化差异的基因并进行基因通路分析;重亚硫酸盐测序(BSP)技术研究
会议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NS)及非运动症状(NMS)的疗效、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神经免疫炎性因子和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方法:(1)连续收集2010年5月-2012年5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50例P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添加治疗组及单纯药物治疗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