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生植物在暴雨径流湿地中的水质净化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hututu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菖蒲、芦苇、美人蕉、鸢尾和水花生(空心莲子草)5种典型的湿地水生植物,以武汉动物园猩猩馆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三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这5种典型水生植物对暴雨径流湿地中氮、磷等不同污染物的吸收能力、养分负荷变化、吸附解析性能以及去除贡献率。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附能力主要与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有关,随着生物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在降雨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植物体吸收的氮磷占流域年输入总氮的百分比可以从7.8%升高到35.9%,占流域输入总磷的百分比从21.8%升高到69.4%。在这5种典型水生植物中,芦苇对湿地中氮的吸收能力最强,鸢尾对湿地中磷的吸收能力最强;芦苇和菖蒲茎叶中的氮、磷、钾元素含量要高于根系中的养分含量;不同的植物种类在腐烂时污染物的释放量差异较大,其中鸢尾释放量最大,其次是菖蒲和美人蕉,芦苇释放量最少;而菖蒲对水中CODMn和TP的吸附量最大,其次是鸢尾、美人蕉和芦苇。
其他文献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通过镜下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的观察以及图版比对(Dragastan,1985),雷口坡组微生物岩中可识别的微生物类型有似肾形菌(Renaclis-resembling),胶须藻属(Rivularia lissaviensis),喀帕索松藻(Carpathocodiumanae),海德菌(Hedstroemia moldavica),似核巴契松藻(B
自从生命在地球上出现以来,生物与环境之间一直存在相互作用,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人们对地质环境如何影响关键生物类群的起源、灭绝、复苏、辐射等过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认识.然而,对有关生物影响环境的认识却很局限.人们已经知道,生物的产氧光合作用对大气含氧量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地球表层系统过程乃至部分深部过程.分子地球生物学研究表明,当时海洋固氮细菌爆发
碳酸盐岩结核直接记录了古代海洋沉积物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同时也有可能间接地反映海水化学条件.由于形成结核所需的重碳酸盐(HCO3-)主要来自于沉积物内有机质的降解,因此在泥岩中,碳酸盐岩结核倾向于发育在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中.但是,在华北下马岭组(ca.1.40~1.35Ga)四段,灰岩结核却发育于贫有机质(TOC=~0.1wt.%)的灰绿色粉砂质页岩中.为了阐明这些结核形成机制及其古环境意义,开
"核形石(oncoid/oncolite)"一词来源于希腊语"onkos",等同于英文词汇"lump".作为微生物岩的一种,核形石常被认为是由微生物直接形成的,或者是由微生物新陈代谢而产生的碳酸盐沉淀间接形成.在前人的研究中,核形石主要具有两种形态:第一种核形石具有不规则的形状、边界以及特殊的核心-包壳结构,与鲕粒(ooid)等包壳颗粒具有明显的区别;第二种核形石内部具有似叠层石/鲕粒的纹层状结构
本研究团队发现,准噶尔盆地南缘晚中新世湖相叠层石是已知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沉积时代最晚的叠层石堆叠建造,且同期发育于渐新世末北天山快速构造隆升发端阶段,成为晚新生代以来天山地区构造-环境演化研究不可多得的高分辨率地质记录材料.准南中新世湖相叠层石微观孔-缝系统观测结果表明,叠层石构造中原生与次生孔隙均发育,前者以生物成因(钻孔、潜穴、骨架支撑)孔隙和粒间孔隙为主,后者主要表现为粒内、晶内溶蚀孔隙与溶
微生物矿化是生物地质学及矿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对于认识地质历史时期的岩石形成及某些特殊矿物的沉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微生物矿化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由于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命代谢活性的复杂性,对微生物诱导生物矿化模式和机制的认识仍需深入探讨.因此本研究从河流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地衣芽孢杆菌,在有氧、37℃、130rpm、Mg/Ca摩尔比为0、6、8、10和12条件下进行了生物矿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在震旦纪灯影期,其沉积水体循环受限,形成了一套以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为主的陆表浅海沉积物.研究区灯影组厚度为300~1200m,自下而上可分为灯一段至灯四段四段,其中灯二段和灯四段为富藻层段,灯一段为贫藻层段,灯三段则为具陆源碎屑混积层段.构造上,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表现为南北展布的隆坳构造格局,在盆地西部发育南北展布、东陡西缓的贯穿南北的克拉通内裂陷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微生物在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生物礁相地层中微生物岩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微生物岩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更有助于发掘微生物群落与后生动物的作用机制,了解微生物岩与后生动物礁之间的演化关系.黔南紫云猴场地区发育了两个由微生物岩主导的生物礁丘,其分别位于路马寨村和中心寨村附近.礁丘内部和围岩的(虫廷)类化石组合指示微生物岩发育在Fusulinella-Fusulin
黔南紫云猴场地区上石炭统威宁组发育了两个微生物丘:路马寨微生物丘和中心寨珊瑚-微生物丘.路马寨微生物丘位于路马寨村口附近,出露高度19m,宽30m,主要由灰色厚层状微生物岩和叶状藻格架岩组成.中心寨微生物丘位于中心寨村附近,出露高度15m,宽可达200m,主要由微生物和群体四射珊瑚Ivanovia协同建造.采集的(虫廷)类化石组合指示两个微生物丘发育在Fusulinella-Fusulina带的F
火山喷发可能导致正常的水体受到污染,使得后生生物不能存活,但是火山喷发后的水体中的营养元素能够促进微生物的发育,从而在火山喷发间歇期微生物碳酸盐岩建造成为主体."石浦灰岩"(浙江象山)剖面是我国东南部地区具有一定特殊地质意义的野外剖面,可能是迄今为止中国东南部地区已发现的唯一保存较完整的下白垩统灰岩剖面.石浦剖面厚约150m,岩性主要为火山岩加灰岩,火山岩主要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流纹岩、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