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坯输送中传动链的改进及应用

来源 :2012年中南·泛珠三角炼钢连铸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套筒滚子链在铸坯输送中的应用,其是通过链条将主动链轮的运动和动力传递到从动链轮的一种传动方式,通过传动参数的选择,设计确定滚子链的型号、链节数及链轮齿数、材料、结构等参数,并针对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抗冲击强度及疲劳强度不足等缺陷,对设计参数重新修订、优化,达到提高设备传动效率,降低维修成本,确保设备稳定运行的目的。
其他文献
连铸二次冷却控制对铸坯质量至关重要。鉴于连铸过程复杂的热力学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理论的新型连铸二冷动态配水控制系统。其控制器中的模型集采用了浇铸温度前馈配水、拉速控制、钢种目标表面温度、模糊自适应PID算法以及斜率法自更正控制等策略,实现了连铸复杂生产过程的二冷水量优化控制。实践表明,该控制系统应对实际工况性能稳定、实时调节与控制能力强,能够满足企业与用户对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日益提高的要求。
本文对国内某大型转炉托圈的漏水情况进行了的介绍,建立了该转炉三维数字化模型,通过有限元对其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托圈进行了局部改造设计,本文的分析及实践方法对大型转炉托圈的设计及改造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适合该厂条件的连铸板坯二冷段辊式电磁搅拌所用电流强度为400A、频率为6.6HZ、采用单方向搅拌;为确定电磁搅拌辊的设定位置,开展了单扇形段双对辊电磁搅拌和双扇形段双对辊电磁搅拌试验,结果表明:在扇形1段第1对辊和扇形2段第7对辊同时电磁搅拌效果最佳,不仅明显减轻了板坯的中心偏析、提高了等轴晶率,还具有抑制中间裂纹的作用.
以连铸结晶器内凝固传热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高温钢液在结晶器内的实际热传输过程,建立连铸结晶器凝固传热通用仿真模型.模型充分考虑凝固铸坯与结晶器间的缝隙对传热的影响.利用Visual Basic 6.0程序开发出相应的结晶器凝固传热仿真软件,计算得到铸坯表面温度,坯壳厚度,结晶器锥度等与生产相关数据,并利用钢厂连铸机结晶器的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所得结果均与实测值相符.该模型能够为连铸生产工艺的
简要介绍了武钢集团鄂钢公司炼钢厂(下简称炼钢厂)RH真空炉在投产后不久就发生钢包车顶升框架在工作过程中易发生旋转,导致框架本体与其周边水泥基础相擦,进而钢包车不能准确落在路轨上,产生安全、设备事故,不能正常组织生产,本文对其旋转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其旋转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采取了整改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介绍了武钢条材总厂采用转炉-真空精炼-连铸-轧制工艺试制电缆用钢的生产工艺,通过对成分优化,并对炼钢、连铸及轧钢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改进,盘条的各项性能均满足用户对盘条的高质量要求。
分析了连浇过程对重轨钢铸坯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钢液的二次氧化、覆盖剂卷入和结晶器液位波动卷渣。通过提高大罐自浇率、合理控制生产节奏和浇注温度,缩短连浇时间,以保证最低连浇吨位,可有效控制连浇过程对重轨钢铸坯质量的影响,从而保证重轨钢探伤合格率的稳定。
从优质高碳钢的冶炼工艺特点和质量要求出发,通过对转炉流程生产高碳钢中钛的来源进行分析,采取措施控制了钢中钛含量,并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主要分析了轴承钢GCr15连铸过程中表面缺陷的形成原因及对铸坯质量的影响,研究了轴承钢GCr15方坯表面质量的控制措施,包括结晶器铜管检查、保护渣性能优化、整体水口浸入深度、结晶器冷却水流量等核心工艺技术,湘钢炼钢厂4#连铸机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振痕不规则、折叠和重皮等表面缺陷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依据制定的正交试验表,进行电磁搅拌工艺试验。通过酸蚀检验铸坯低倍试样和钻孔分析元素的偏析指数,确定了安钢第一炼轧厂二冷区辊式电磁搅拌的最优工艺参数。经过一年多的生产应用表明,该辊式电磁搅拌器可以明显改善铸坯的凝固组织,提高铸坯的内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