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尾流中粒子与旋涡的相互作用

来源 :第十届全国分离流、旋涡和流动控制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mobi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Re数(10<4>)下实验所观察的平面尾流中粒子弥散的特征结构已经被采用离散涡方法所得结果再现(Tang,et al 1992;Yang,et al 2000).为了追踪中等Re数(10<2>)下平面尾流中粒子弥散行为,本文采用谱元法直接数值模拟中等Re下平面尾流场,通过与稀疏粒子动力学方程耦合研究粒子与尾流场中旋涡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高Froude数下,粒子弥散的特征结构仅依赖于Stokes数.但在低Froude数下,粒子弥散的特征结构明显依赖于Stokes数和Froude数.通过引入特征参数κ来给出它们的不同影响的阈值.当κ<0.05时,粒子弥散分布在涡街中心区,由涡核区演化到涡街外缘区分布,主要依赖于Stokes数.当0.05<κ<0.25时,粒子轨迹主要分布在涡街下半区,仅有少量粒子分布在涡街上半区.当0.25<κ时,粒子随着流向距离的增加而逃逸出涡街中心区,Froude数起主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把Goldstein等人提出的虚拟边界法推广到三维情况,研究了Re=50时不同间距比下串列双圆球的绕流场.研究发现,在小间距比(L/D≈1.5)的情况下,由于上下游圆球尾流区的相互抑
为了破坏流体边界层强化传热,创型了含静态混合元件的新型炉管.以创型的三维立体结构乙烯裂解炉为例,首先在数值模拟中预期其强化传热效果,针对工程应用设计方案,在工业实验
本文将讨论非对称涡流动特性及其主动控制研究的结果.着重讨论一些涉及基本流动现象、流动演化的物理过程及其流动机理,包括模型头部扰动和非对称涡流动的响应和它的演化、发
轴流压气机内的真实流动存在非定常分离流,但现有的气动设计方案尚未考虑非定常分离流的时空结构.为了开发非定常分离流的潜能,本课题组提出了轴流压气机非定常两代流型,即非
采用Karman-Pohlhausen的理论方法,对局部狭窄管内流体稳定流动的计算进行了改进,导出了一个与压强梯度有关的参量λ满足的方程,得到了含该参量的轴向和径向速度的表达式,并
在流动非定常性较显著的区域,仅仅考虑流体微团的速率大小,不能完整区分出机械能品质的差别,因为在实际的风扇/压气机中,对于流动的方向有一定的要求.对此,本文提出了有效滞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实验装置——肥皂膜水洞,并以此装置为实验平台对二维单圆柱绕流、双圆柱绕流进行了研究.运用干涉法对流场进行了流动显示实验,实验结果清楚地揭示了绕
借鉴外流在流型的研究和应用对百年来飞机的发展经验,文献[1-3]提出了叶轮机内的非定常两代流型概念,即非定常自然流型(Unsteady Natural Flow Type,简称UNFT)和非定常耦合流
本文采用大涡模拟方法数值模拟了流向椭圆喷嘴的湍流横向射流,重点研究了这种湍流射流中旋涡结构的产生、发展等动力学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文献中所报道的横向射流基本涡
采用由伪时间子迭代格式实现的全隐式LU-SGS方法进行时间推进,并以Jameson中心加人工粘性格式进行空间离散,通过层流和Baldwin-Lomax模式求解雷诺平均的薄层Navier-Stokes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