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病辨治病毒性心肌炎理法初探

来源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zt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性心肌炎的辨治,至温病学派兴起,始别开生面。余试列叙诸家心法,参合孔见,释病毒性心肌炎从温病辨治之理。
其他文献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探索对ACS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化、量化指标。
匹诺塞林(Pinocembrin)是蜂胶中含量最多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原虫、抗诱变、抗氧化、抑制睾丸酮5一还原酶、抑制酪氨酸酶、抑制葡萄糖基转移酶、抑制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泌、抗肿瘤、局麻等多种药理学活性。本实验室经过长期的研究已经证明匹诺塞林具有较好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保护作用。
@@1862年Mauyice Raynaud首先报告几例因寒冷所致肢体肤色改变的病状:阵发性皮肤呈现苍白色,依次转变为青紫和潮红,甚则出现指端皮肤浅表性溃疡或局限性坏疽,此后,这一现象被称为雷诺氏综合征(Raynauds Phenomenon RP)。
@@血瘀是指中医辨证中的一种证型。血瘀即血液运行不畅,有瘀血。血瘀证可见于很多种疾病。一般而论,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
缺血后适应和药物后适应是在缺血预适应之后发现的可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弥补了预适应临床应用受限的缺憾,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发生时,尽早恢复冠脉血流可减轻心肌的缺血和坏死,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再灌注后的心肌损害。由于溶栓及血管成形术在AMI治疗中的广泛开展,再灌注损伤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减轻再灌注损
@@活血化瘀渊源古老,内容丰富,自《武威汉简·治百病方》中就有记载,经《内经》、《伤寒》的发挥,隋唐的积累,宋元的补充,明清的完善已近乎完璧。建国之后,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上,活血化瘀经历了历久弥新,推陈出新的转变。活血化瘀在复方、单味药、提取成分以及单体药物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诸多成就,成为当代中医药研究中成果最为显著的领域。
@@高血压病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在高血压的认识、治疗、预防并发症有很大优势和发展,但仍有其局限性。日前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所并发的靶器官损害仍然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充分认识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从而解决高血压治疗中存在的实际和现实的问题,是值得探讨的一条途径。
@@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治疗大法之一,是血瘀证的特有治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斗争积累的宝贵经验,已形成系统的理法方药,以指导辩证施治。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进行异病同治开辟了卓有成效的途径。
@@活血化瘀治疗方法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王清任为清代著名医学家,善用活血化瘀法,起疾救疴,效验卓著,名噪京师,于医林独树一帜。活血化瘀法作为中医治法之一,源远流长。在诸多治法中,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所治虽均具有瘀血病理这一共性,但造成血瘀的因素及兼夹症则相当复杂。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本病隶属于中医学的“心悸”、“怔忡”、“胸痹”等病范畴。目前,有不少医家将其归属于“温毒”进行辨证施治。如陈茂刚认为本病当属于“温病”,其观点是“病变中心虽在心脏,此乃感受温热邪毒所引起”。又如程志清认为本病多为温热疫毒犯肺所致,心肌因血脉与肺相通,肺之温热疫毒可乘之而入心,正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