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质人工砂的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开展了石灰石质石屑人工砂在普通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石灰石质石屑人工砂在抗折、耐磨、抗冻工程中的应用和石灰石质人工砂与水泥水化凝胶粘结性能等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采用人工砂拌制的各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其抗压强度一般高于同配比河砂砂浆强度的1倍以上,用原状此类人工砂配制的C25以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普通高于同配比的河砂混凝土;用掺入部分特细砂改善了级配的人工砂配制的C60以下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的强度也普通高于河砂混凝土;含80%以下石粉的人工砂完全可用于有耐磨要求的道路混凝土;石灰石质人工砂与水泥水化凝胶间结合紧密,界面处无裂缝。
其他文献
本文是以内掺复合掺合料、中砂、细石、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抗硫水泥制成的细石高性能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在硫酸盐溶液中进行一百次干湿循环后,以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变化来说明硫酸盐侵蚀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说明:混凝土试件的抗折强度比抗压强度更敏感,能够更好地反映混凝土试件的破坏程度.通过硫酸盐侵蚀机理分析说明:加入辅助胶凝材料能够有效的提高盐渍土地区混凝土抵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
在水泥中掺入具有不同颗粒分布和活性的细掺合料可以获得多元胶凝粉体材料。用水化热和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多元胶凝粉体材料的水化进程匹配和复合胶凝效应。用标准稠度用水量法和环境扫描电镜研究了多元粉体体系的紧密堆积效应,提出用标准稠度需水量比作为确定紧密堆积效应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多元胶凝粉体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测定了多元胶凝粉体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变性性能和绝热温升。试验结果表明,改变胶凝组分的品种、含量和细
上世纪的40 多年间石棉水泥(AC)是中国唯一的FRC 品种。近20 年来先后研发成功多种非石棉的FRC,主要有抗碱玻璃纤维增强低碱度水泥(GRLC)、维纶纤维增强水泥(VRC)、纤维素纤维增强硅酸钙以及高压挤制FRC条板等。这些新型FRC 制品不仅在材性上与AC 制品相近甚或优于AC 制品,而且应用范围正在日益扩大。
预应力砼管桩近几年在我省成倍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今年省建设厅又专门颁布了相关文件,大力推广预应力砼管桩在我省建筑业中运用.文件提出从7月1日起建筑桩基础要求优先采用预应力砼管桩.据市场调查,新建项目预应力砼管桩占桩基础中80﹪以上.植桩施工中,锤击法约占70﹪,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因收锤标准确定错误,使桩打裂打破情况较多,给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正确地确定收锤标准已迫在眉睫.本文就经
本文针对φ300预应力薄壁管桩(PTC),从其特性、生产现状及原材料等入手,对φ300预应力薄壁管桩(PTC)在天津地区推广应用中出现的桩体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其结构强度、施工工艺及天津地区对其施工有影响的地层土质特征入手,针对预应力管桩在天津地区推广应用中出现的沉桩问题及单桩承载力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根据近两年的实验研究及工程实践结合对收集到其它地区资料的分析,指出φ300预应力薄壁管桩(PT
从混凝土混合料制备阶段、离心成型阶段、养护阶段三个生产PHC管桩的过程控制方面论述了影响PHC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常见的原因.
本文作者通过参阅国内外大量的资料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实践,阐述了PHC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采用钻芯法检测的必要性,并分别对钻芯取样的对象、钻芯设备、钻芯时注意事项、芯样加工和技术要求、芯样试压以及芯样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确定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对试验结构的评定提出了看法,以配合《钻芯法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的制定.
本文通过广东某工程裂缝实例,结合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近年来检测的外加剂检验结果统计,发现部分外加剂会显著增加混凝土的早期收缩,是造成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产生及扩展加剧的重要原因.同时对裂缝的稳定性及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进行了试验,对外加剂国家标准中收缩率比的测定龄期也提出了建议.
采用消泡剂、引气剂、缓凝剂和早强剂对共聚羧酸类超塑化剂进行了正交复合改性研究,发现:对于坍落度损失影响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消泡剂>引气剂~缓凝剂>早强剂;对于3d强度,消泡剂>引气剂>缓凝剂>早强剂;对于7d强度,消泡剂>早强剂~引气剂>缓凝剂;对于28d强度,消泡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分析了外加剂各组分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和各龄期强度的影响趋势。
本文内容及成果曾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小城镇新型建材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并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麦秸秆水泥复合材料墙板及其制方法》和《麦秸秆水泥复合材料夹芯墙板及其制造方法》。本文介绍了麦秸秆的加工处理方法及其在流动性水泥基材料中的使用性能,提出了防止流动性麦秸秆水泥复合材料离析分层的技术措施,并通过隔墙板的实际生产验证,为麦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