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掩密分析的大容量图像密写算法

来源 :第六届全国信息隐藏暨多媒体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xua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隐藏是在不影响载体数据可用性的前提下,将秘密信息隐藏在数字多媒体诸如图像、视频和语音信号中的一种信息安全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换域的容量较大的数字图像密写算法,算法首先将图像在空域进行解相关,之后在变换域进行信息嵌入.通过对图像的解相关可以大大增加变换域的可用系数,也就相应增加了可嵌入的信息量.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不但可以很好的保持密写图像的质量,而且对于信息量估计法、RS分析法以及Jeremiah提出的直方图分析法都具有很好的抵抗性.
其他文献
指出了现有移动通信DRM方案体系结构存在六方面问题,难以适应国内移动通信现状.针对现有DRM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系统模型MDRM.该模型主要特点包括四方面内容:建立起版权认证机构,对数字版权进行认证;通过数字水印技术解决了任意转发问题;移动终端不增加版权管理模块;优化了密钥管理方案.因此该模型更易于国内大规模商业应用.最后,从数字内容安全、版权对象安全、密钥安全,任意转发管理等方面讨论了MDRM方
对基于图像差分直方图的LSB信息隐藏检测方法(DIH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与经典SPA、RS等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三种方法的相似性.改进的DIH方法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更加了可靠的三次估计方程,通过解三次方程得到嵌入信息比率的估计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精确地估计出图像LSB嵌入信息比率.
信息隐藏是近年来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热点技术,而VoIP是未来的主要语音通信手段.因此,将两个具有很大潜力的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基于VoIP的隐秘通信技术是具有很大的学术和实际意义.论文研究了VoIP通信系统的多种隐蔽通信信道,提出了多信道分段编码的概念和实现策略,解决了机密信息的传输速率问题,同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密信息的抗攻击能力.论文还重点研究了VOIP隐秘通信的同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法.
利用智能卡技术的安全特性,通过在CD/DVD中嵌入一个IC芯片,在IC芯片里写有版权及控制信息,来达到防止非法拷贝的目的.IC芯片的嵌入使得原有的驱动器结构发生了变化.文中给出了详细的嵌入方案,并给出了基本的嵌入和验证过程以及驱动器的设计方案.最后文中提出了方案中潜在的攻击点,并给出了应对的方法.
数字视频由帧序列组成,具有信号空间大的特点,而且网络上的视频传输越来越常见,因此进行视频中的隐写术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介绍了视频隐写术的一般原理与主要特点,将视频中的隐写术分为两类,即未压缩视频中的隐写以及压缩视频中的隐写,并概述了相应的隐写方法.从隐写算法的性能、嵌入消息的安全性以及嵌入容量等方面对两种情况下的隐写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人类心理认知模型的文本数字水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字符字形的拓扑结构,设计出语义上相同的字符的多种字形,并对这些字符字形的拓扑结构进行恰当的编码来携带隐藏信息.详细描述了人对字符的基本心理认知模型以及基于这种模型上的字符字形设计方法、编码方法;提出了一种与字符语义有关和一种与字符语义无关的文本数字水印系统;指出了针对中文应用这种文本数字水印技术的优势.
隐密分析技术的目的是能够准确、高效的对隐密术进行分析;通用的盲隐密分析方法提取的大量统计特征增加了隐密分析系统的复杂度,影响了隐密分析系统的效率.文中在对特征选择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RELIEF算法去除对分类贡献小的弱特征,利用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去除特征空间中的冗余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持原始算法分类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地削减特征维数,从而提高了隐密分析系统效率.
图像隐藏分析技术可用于信息隐藏安全性研究和隐蔽通信检测.隐藏信息相对于原始图像是一种噪声,根据加性噪声模型下图像掩密后小波特征函数矩减小的特点,用图像小波特征函数矩作为特征向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小波分解--BP神经网络的图像隐藏分析方法.根据图像隐藏过程的非线性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设计分类器,通过动态调整网络参数加速网络训练速度,对BP算法进行了改进.应用提出的方法,对当前互联网上广泛流行
织物品牌商标的保护有重要现实意义,其难点在于任何防伪措施不能对织物外观有可察觉的影响.在分析提花织物的生产工艺和防伪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最小化的编码方案,解决了张力平衡问题,考虑了裁剪对水印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提花织物面料的易损盲水印算法.经过计算机实验验证和实际生产现场的试验,对工艺可行性、外观影响、防伪成本进行了全面评估,证明该方法是效的和实际可行的,对外观的影响已经达到最小.采
数字作品的出版及传播方便了阅读及研究,但同时数字作品的版权却在经历着严峻的风险考验.各种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但与之匹配的数字版权的管理研究却非常滞后,特别是其中对于数字版权风险的研究更是极为薄弱.实际上数字版权风险分析是数字版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鉴于这种极具重要性而又缺乏研究的现状,为了对数字版权风险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并对其进行合理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