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畈核电厂填土边坡坡形设计与稳定性研究

来源 :中国力学学会2010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大畈核电厂填土高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区域构造特征、地层及岩性特征、水文气象条件做了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填土高边坡进行了极限平衡分析.本文使用了边坡分析软件Geo-Slope计算了边坡稳定性系数,并分析四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性.针对滑动面的不确定性,采用了一种最危险滑动面的搜索方法,为同类工程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文章简要介绍了城市意象概念.指出对城市规划教学而言,培养学生认知城市意象并掌握初步研究方法,对其提升基本素养、完善知识架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通过探讨城市意象研究与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的可能关系入手,结合典型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入解析,强调了城市意象研究在基础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前景,为今后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借鉴价值.
本文基于对城市的本质探究,从城市规划的核心价值入手,提出城市认知是学习城市规划的原点和起点,并构建城市认知的启蒙教学方法——从对生活感知出发理解城市空间.通过设置印象感知、行为体验、空间认知的三个教学环节,从使用者心理的角度分析人的行为对空间的影响以及空间意向形成的过程,运用以城市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以图示语言表达作为一种思考和学习的手段,着眼于培养学生对城市生活的行为观察能力和对城市空间的形
本文提出在规划设计基础课的教学中应从专业技能的启蒙转向注重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主体能力包含了"主动"、"独立"和"创造"三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来进行学生主体能力培养的探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于2006年起,展开了以低年级教学为主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改革.本文结合改革后近三年的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教学情况,在明确了该课程在新课程体系的地位的前提下,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对课程教学目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
建筑与规划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存在着众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种种弊端困扰着建筑与规划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指出应采用有效的教程编排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等一系列的教学创新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完美互动。提出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建立一
本文透过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专业素描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创造性对规划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随后围绕"创造性培养"这一核心,从创造性意识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就如何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章从当前我国城市规划教育面临"深度"和"广度"权衡的背景出发,论述了目前知识结构探讨中两者关系探讨的缺乏.在深度提升和广度拓展的主要形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相互博弈和促进的关系.进而对当前典型三类院校和三类社会需求的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联系加以分析.从两者对应的角度,提出保留"特色"的专业教育知识结构.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也是为学生专业学习打基础的重要环节.针对该课程内容较为庞杂的特点,以规划原理为主线,将一系列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类课程及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整合为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群,通过密切课程群体系中单元课程的联系和衔接,构建完整的城市规划原理基础知识体系.本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群建设的探索和实践,阐述了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程巩固和强化学科大平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如今的各类教育领域中,在注重理性素质教育的同时,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感性素质"的培养也被许多专业摆到了日益重要的地位."感性素质"是构成人才培养的完整素质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培养在景观学教育中的作用应该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以"法国波尔多国立高等建筑与景观学院"景观设计课程中的一个艺术造型训练模块为例来阐述"感性素质"可能的培养方式,以及对于基础教学的启示.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本文在探讨建筑学、地理学的学科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规划教育经历了由建筑学、工程学扩展到地理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的变化过程;提出了基于建筑学与地理学有机整合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构想:包括三大模块——建筑学教育模块、地理学教育模块与规划教育核心模块.可以说,建筑学和地理学是城市规划的两只翅膀,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