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普活动设计

来源 :重庆市2016年度科普工作理论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h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普活动是面向科学界以外的公众进行科学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而通过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知识,最好采取对话式、体验式和以需求为中心的活动形式,特别强调参与性、通俗性,并使用具有更多亲和力的沟通交流模式.科普活动应该是多样的、有连续性的、有逻辑性的,能够让参与者被吸引,能够让参与者主动去动手、探索、思考.学生作为科普活动主要的参与者,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就要更加贴近学生,设计科普活动时就需要更多的相关知识.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科普讲解的重要性和高校科普讲解的特殊性,还讨论了目前高校科普讲解活动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建议加大对科普建设和活动的投入,提高参与者对科普工作特别是科普
科普的根本是信息传播,因此,科普传播的方式是依赖于信息传播的方式.从美国人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于2003年提出"自媒体"概念以来,自媒体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极具影响力的传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青少年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各类科普机构的青少年相关科普活动也在全国各个城市开展起来.青少年时期正是认知自我、改造自我、把握自我的重要阶
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应加大对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本文综合发展经济学Lewis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Krugman模型,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转移的空间经济
本文分析了我国网络科普的现状,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建设高水平的科普网站,科学家及科研人员要参与到网络科普工作之中,必须与传统科普形式相结合。
国家需要普及科学相关知识,在科普工作中就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科普方式.科普基地是让人们充满好奇心的地方,在庞大的科普大军中科普志愿者又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为了使科
高校拥有大量的科技资源和丰富的师资力量,是我国科普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大的科普环境下,高校科普工作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专门针对高校科普工作
为了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为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愚昧迷信
会议
应急救护在国际上是社会公众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中国社会公众的应急救护普及率还不足1%,普及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从应急救护工作在高校的通识化教育推广入手,分析了目前高
以人文历史知识为表征的地域文化对一地的少年儿童群体的基础知识与世界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用优秀地域文化内容对儿童群体进行社会科学知识的科普传播不仅能使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