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摄影点云的公园景观可视化研究--以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来源 :中国第二届数字景观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园景观可视化是随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及公园景观经营管理需求而产生的一项新技术。以上海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小型无人机遥感影像和地面视角拍摄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借助Pix4Dmapper、CloudCompare软件,对航摄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及点云处理,并将地面视角拍摄影像作为航摄盲区点云数据补充,匹配融合点云数据形成整体景观三维点云模型,实现公园景观的可视化过程。该方法能够快速获取公园三维点云数据,构建精准的三维景观模型,为公园资源管理、景观规划等提供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以通过风景园林设计改善城市广场小气候为研究目标,以上海国歌纪念广场为研究对象,对风速、风向、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及太阳辐射等小气候要素进行了实测。根据数据分析,研究
  以编程语言作为跨学科研究的纽带,依托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复杂系统、机器人等相关学科,实现设计领域的拓展,建立面向设计领域的编程设计知识系统,实现编程设计方法体
  本文以景观指数集的建立为基础,借助GIS与FRAGSTATS等软件构建一套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平原水网型地区中小型城市绿地空间形态的量化分析方法。通过对相关景观指数的定量分
BIM将图元与语义信息相结合形成信息模型,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它引发了设计、建造行业的技术革新.将BIM技术向风景园林拓展,发展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符合技术发展的内在规
  本文首先对数字图解的发展进行理论溯源,并对其进行了概括性定义;之后将笔者参与的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 School)-清华大学联合设计实践进行了总结,分别叙述了课程设计中场地
  为解决生态网络规划中尚无法合理并高效地规划特定宽度的廊道,及经常忽视选定生境斑块之外其他具有价值的生态斑块,并且缺少量化规划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的方法等问题,笔者运
会议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当代园林建设立足民族性与独立性之根本。为打牢传统造园艺术沿承之基,借鉴国内外传统园林的研究方法,从空间路径量化的角度,探究并证实内在规律性的存在
会议
清洁的水与空气是人类最基本之需,也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本之需.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首先要考虑选择和营造良好、宜人的风环境与水环境.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通过可持续规划
  在以可持续性设计为导向的风景园林参数化设计、信息模型等前沿研究中,既可精准再现地形和空间特征,又可通过设计参数变量整合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参数化模型是基础。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