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构建和谐友好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发展策略

来源 :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hexxjl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深圳自行车交通发展历程、出行需求与特征、公众调查意见、类似城市的横向比较等分析研究,找出导致深圳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低的主要原因是自行车道、停放设施等不完善,带来骑行环境不断下降.结合深圳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在对深圳自行车交通发展前景、设施建设条件分析以及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深圳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并从因地制宜区域差异化发展、构筑功能清晰的骑行网络、建设适宜安全的自行车道、设置方便安全集约的停放设施、可持续发展公共自行车以及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等6个方面提出与深圳城市和交通发展特征相适应,和谐友好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发展策略.
其他文献
在对国内已有新区共性特征的总结基础上,本文基于国家转型发展理念,结合贵州省省情下贵安新区的定位与内涵研究,试图从布局与带动、基础与预期、模式与示范三方面总结新区发展的几点趋势变化。从国土布局与区域带动上看,新区布局从沿海走向内陆,从发达地区走向欠发达地区;从直接发展的区域来看,不再是简单的省会直辖市空间战略的延深,早已成为跨辖区整合和统筹的重要平台。从发展基础与长远预期来看,新晋新区的发展基础较传
基于对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的已有探讨中基本立场和简要分析的缺失,本文借助空间经济模型,并以此演绎出一条简要分析的路径.展开对于城市是否有、为何划定、如何更有效划定和控制城市增长边界的三个重要问题分析.从历史见证和经济效用的角度出发,探寻边界限制的谬论以及现今城市增长的必然趋势,认为城市应有且应制定阶段性的边界,不仅为了控制和引导城市开发,还要弥补现今城市建设中整体控制的缺失.最后探索出诸如要素与方法综
土地分类是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的基础.从建国到现在,关于城市用地分类我国共制定过两个标准,一个是1990年颁布的以计划经济为背景、以分类细而广为特点的标准;一个是2011年颁布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以精简分类、凸显人文关怀为特点的标准.这两个标准体现了我国城市规划在城市用地分类上的发展历程,也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本文将尝试以这两个标准的颁布作为分界点,将我国城市用地分类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本文基于灾害全过程管理思路,参考国际应急管理阶段划分理论,形成由6个系统、23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定性手段评价指标是否能够满足对滨海新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刚性要求,是否能够通过指标分解落实得以有效实施管理;采用定量手段判断指标取值上是否体现国际先进,并指出滨海新区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的方向.最后通过指标分解实施,承接目标指标制定与实际工作安排,一方面保证指标的每个关键要素落实到相应责任主体,可
应急避险场所规划是城市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城市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城市风险伴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功能杂糅、人口集聚和设施建设而不断升高.老城区是综合防灾研究的缺口和难点,它建设早、规划少,人口建筑密度大、灾害隐患多;然而应急避难用地和设施紧缺、布局欠合理,传统规划方法较为笼统落后.随着老城区对于城市发展的价值重新发掘,安全性得到进一步重视,其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技术亟待重新思考.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总结了应急
对国内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以当前“两规”协调研究提出的相关协调体系为基础,通过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关于“两规”协调的具体实践,分析“两规”协调的主要障碍,探讨技术路径和工作方法,具体阐述南京“两规”协调的五项基础工作和四项重点内容,并指出“两规”协调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根本问题,以实例形式对特大城市“两规”协调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正逐步向新城建设的目标迈进.本文介绍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开展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思考的几个方面.首先针对当前东湖高新区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分析目前产业园和新城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建设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对其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和规划策略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和探讨,为高新区发展提供参考支撑,并指导相关规划编制.
面对当前规划成果与管理实施脱节,政府、社会、市场间对话困难等诸多困惑,本文提出面向管理与实施的“双效性”协同规划城市设计研究方法,并结合海林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构建“双效性”协同规划体系模式.即纵向上以规划协同为原则,建立上下层级规划间协同和控制的规划体系,促进政府引导下的土地开发、市场运作、规划管理与实施;横向上通过编制引擎项目策划,实现“点、线、面”多层面城市触媒体系,搭建城市
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受限于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我国规划编制的特殊性,众多精确的一体化模型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2010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的规定,为推动土地使用与交通一体化规划工作提供了政策和体制基础.本文从辅助规划决策的角度,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土地使用与交通一体化规划支持流程,以漯河市总体规划
南沙新区发展拥有区域、政策和资源优势,但在现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中科炼化等项目未能如期落户南沙之后,南沙区发展出现短暂的“低速”现象.面对此问题,在新区设立的新形势下,南沙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引起了诸多发展“困惑”,从发展定位、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新区发展困惑,指出当前主流的高端化、时尚化和快速化的倾向值得商榷,平民化、本土化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