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源鲁氏耶尔森氏菌p1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表达条件优化

来源 :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二十八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244732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鲁氏耶尔森氏菌p1基因(yrp1)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出分离自患病斑点叉尾鮰的鲁氏耶尔森氏菌的p1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通过Amp抗性筛选、菌落PCR和单/双酶切鉴定之后送大连宝生物公司测序,然后亚克隆至pET-32a(+)载体,转化BL21(DE3)表达宿主菌,IPTG诱导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约70kDa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大量存在于沉淀中。最佳的诱导条件为IPTG浓度0.8mmol/L,37℃诱导表达4h。
其他文献
通过活水机和叶轮式增氧机在罗氏沼虾养殖中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使用活水机对罗氏沼虾养殖水体环境和养殖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水机使整个虾塘水体上下前后左右处于循环微流水状态,全面改善了养殖水体中溶氧分布,增加了虾塘中下水层溶氧量,减少了晴天因溶氧饱和溢出而造成的浪费,提高了溶氧利用率,保持了水体PH的稳定性,降低了水中NH4-N、H2S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改善了底层水体和底质淤泥状况,为罗氏沼虾造就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是长江上游江段的特有鱼类和主要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以及岷江、嘉陵江、乌江等支流中。近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著述颇多。本文对圆口铜鱼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回顾。介绍了圆口铜鱼的形态特征、栖息环境与食性、繁殖与发育等生物学特性,探讨了圆口铜鱼生存环境与资源状况,病害防治,遗传物质、种群多样性等遗传学特性以及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为了解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幼鱼的生长特性,在水温20~32℃时,试验对白甲鱼幼鱼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甲鱼幼鱼全长日均生长0.0544 cm、平均瞬时增长率1.006%,日均增重0.054g、平均瞬时增重率2.709%;白甲鱼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TL=0.0525t+2.3129,R2=0.9932;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gc=0.3
研究了养殖密度对长薄鳅稚鱼生长的影响。养殖密度分别为1、2、4、8尾/L,经过28d的养殖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在1-4尾/L之间,长薄鳅稚鱼的最终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都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升高,进一步增加养殖密度(8尾/L),稚鱼的生长反而下降,饵料转化率和净增重却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组(4、8尾/L)长薄鳅稚鱼个体生长速度离散度明显加大,稚鱼的成活率也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为了解临床分离的59株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以及耐药菌株中gyrA基因和parC基因的突变情况。本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对水产源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选取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菌株,采用PCR法扩增其喹诺酮抗性决定区(QRDR)靶基因gyrA和parC,并通过测序分析其靶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发现:24株(40.7%)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其中
本试验通过人工设计合成的通用接头以及与接头序列相匹配的专用引物,对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和1株维氏气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AFLP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5对引物使39株维氏气单胞菌扩增出1080可见条带,片段长度在50~10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727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54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检出率为66.7%。按UPGMA方法对条带进行聚类分析,建立聚类分支树状图,将39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g/kg、0.5g/kg、1.0g/kg、1.5g/kg、2.0g/kg、2.5g/kg的云芝多糖,饲喂100±10g奥尼罗非鱼,在投喂前(第0天)和投喂后第7、14、21、28d采样测定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ACH50)活力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并在投喂28d后体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记录14d内奥尼罗非鱼死亡情况。结果显示;当添加量为1.0g/kg时,云芝多糖能
近年来,贵州大学水产科学系在陕两省、贵州省等地进行了大鲵人工繁殖试验,本文阐述了人工繁殖过程中亲鲵培育、雌雄鉴定、人工催产等关键技术,以期为大鲵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以采自喀斯特地区长江水系乌江上游的180例四川裂腹鱼和珠江水系北盘江上游的180例光唇裂腹鱼标本为材料,采用常规方法,系统研究了该两种鱼类的外形特征,包括6个形态性状、10个可数性状和25个比例性状等,并比较分析了该两种鱼类外形特征的差异性。形态性状的观察表明,该两种鱼类之间外形特征差异明显。对体表10个可数性状的方差分析显示,该两种鱼类有7个可数性状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对25个比
本文采用半静态暴露染毒方式探讨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幼鱼肝胰脏、肠、鳃、肌肉中重金属铅的积累和净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50d的积累,建鲤幼鱼不同部位中铅的积累量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脏>鳃>肠>肌肉;将染毒幼鱼移入清水进行净化,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组织中铅的含量均逐渐降低,但变化趋势各有不同:肠中的净化作用较快;肝胰脏中含铅量先出现一定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