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发电厂锅炉奥氏体钢管子磁性检测研究和应用

来源 :天津市电力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tta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山东电力研究院“锅炉奥氏体钢管子劣化损伤磁性检测技术”课题成果,对大港发电厂4号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奥氏体锅炉管子进行了磁性检测,并与管子材质的老化分析结果和锅炉运行过程中管子的超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磁性检测技术应用于锅炉奥氏体钢管子检测可行性。以磁性检测数据作为管子的更换判据进行探讨,提出管子劣化损伤的磁性判废指标,在机组实际检修中应用,为奥氏体锅炉钢管劣化和老化磁性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4号机组检修中依据磁性检测数据,对过热器和再热器铁素体含量大于10%的管子,更换管子40根,机组经过16个月的运行,未发生锅炉爆管事故。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含分布式电源(DG)的配电系统网络重构算法,用于在配电网出现故障时,由DG构成孤岛系统以实现关键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并保证整个配电系统网损最小。基于Bender’s分解技术,该优化问题被分解为容量和重构两个子问题:容量子问题用于解决DG给定时,孤岛系统最优供电负荷容量的确定;重构子问题用于在孤岛确定后对整个系统网损进行优化,重构子问题的优化信息借助Bender’s割反馈到容量子问题,实
本文对利用电动机启动电流检验差动保护接线的新方法进行了介绍。新建变压器的差动保护投运前要用一次负荷电流来校验二次接线的正确性。受机组建设现场条件制约,目前采用的常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电动机启动电流检验差动保护接线的新方法,简便可靠,容易与现场安装施工进度相协调。通过在我厂7号机组建设的工程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值得在其他机组新投运或改造设备建设中借鉴。
本文介绍了加装低频低压减载装置的必要性和微机型低频低压减载装置的工作原理,对装置的集中式和分散式安装进行了比较,并对集中式低频低压减载装置的设计安装要求进行了介绍。
老厂#311、#312送电线线间距离较小,每到冬春大风和下雾季节,容易发生短路和接地故障。#311,#312送电线故障时,往往#315、#316送电线的过河电缆被击穿,扩大了故障范围.为了减轻上述现象的发生,老厂35kv4 I、4Ⅱ母线分母线运行。为提高母差保护的灵敏度,在母差保护直流回路起动元件接点和选择元件接点间,增加一个保护方式切换开关NK。本文阐述了老厂35kv母差保护直流回路的改动在系统
随着大港地区电力系统规模扩大,变电站数目不断增加,运行工作量的增大与人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成为我们大港基地站日益突出的问题。在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可靠性不断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采用新的集控变电站运行模式是经实践证明可行的方案。本文探讨了集控模式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有关问题,分析了集控模式的含义与特点。集控自动化系统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区别,以及集控运行模式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提出的新要求。
本文对电力信息网络的风险和实施对策进行了探讨。网络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设施,信息传递、办公、营销、服务、交流等各种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网络的质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电力信息网络系统是构建在一个典型的具有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应用环境的复杂系统,网络管理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网络管理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网络的运行质量和系统的安全。我们将结合电力生产和日常管理来论
随着天津电网的发展,通信网与一次电网的结合更加紧密,通信网成为了电网运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信网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因此,通信网在建设中应将提高网络的生存能力作为重要的建设目标之一。但是通信设备种类数量繁多、网络结构复杂、承载业务丰富、网络资源繁杂且分散,给网络的运行维护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光纤通信已经成为天津电力通信网主要的传输方式,为天津电网提供了传送调度自动化信息和综合信息的平台
电能计量工作是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基本工作,电能计量装置在电力营销整个工作环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能否准确计量影响着电费能否准确回收,国民经济的发展。计量装置配备的是否合理,安装地点是否合适,计量方式是否准确,计量装置接线是否正确,容量选择是否合适,这些不仅影响着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同时还可能造成一些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计量装置的误差分析、现场计量装置应用情况分析,从规范计量装置的应用,减少误差进
本文通过对可能造成变电场所的电力设施及金属构件发生环境腐蚀的因素分析,根据腐蚀因素对不同电力设备的腐蚀影响,进行了变电站环境腐蚀影响分析与评价,并在电力行业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介绍了国内首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华能玉环电厂主蒸汽管道P92钢现场焊接的工艺措施和方法,对其现场焊接和过程控制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