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对知情并同意的单采献血者,分别于献血者采前、采集中血小板采集量为50%时、采集后10-20分钟采集外周血1ml,使用Sysemx Poch-100i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血液检测,并收集数据。
其他文献
没有血是最不安全的不输血是最安全的患者输血前指标建立的必要性缓解血液供需矛盾的需要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基本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日趋完善,医疗服务呈现"井喷"趋势,血液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执战.-2010年入院人数比2009年增长12%, 手术人次增长14.7%,-采血量2010年仅增长7%,2011年增长5.18%, 2012年增长1.99%,2013增长1.3%.
会议
临床输血工作新常态的特点:◆民众就医需求逐年提高◆临床用血量大幅度提升◆临床供血紧缺已成为常态◆科学合理使用宝贵血液,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已必须成为输血工作新常态临床输血工作的目标持续改进和完善实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相关检测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最大相合或相容的血液制品.
会议
目的 培养和鉴定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WJ-MSC)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和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BM-MS)的免疫调节相关的基因差别,分析炎症因子IFN-γ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观察在IFN-y作用下WJ-MSC对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治疗寻找新的细胞来源。
目的 肝硬化患者"止血再平衡"的凝血状况对过去认为肝硬化是低凝状况且与出血相关的观念提出挑战.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实践的审核探索当前此类患者输注血浆的现状,临床指征以及各单位的比较.方法 我们在国内11家三甲医院开展了肝硬化患者输注血浆实践的审核.调查纳入在2013年9月和10月入院的所有肝硬化患者,收集并分析的数据包括病人基本特征,凝血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实验室指标,所有的操作,出血发生情况,
实例1张某,女,42岁,(食管癌切除术入院术前备悬浮红细胞6单位无输血史2.血型血清学检查血型为O型,RhD阳性血液交叉匹配试验血清学诊断伴冷凝集素致主侧交叉配血不相合进一步血清学试验1.直接抗人球试验多价(1+)、单价IgG(-)、抗C3 (1+)2.效价测定附表患者血清稀释后与标准红细胞不同温度时的测定.
会议
LAN(Langereis)血型系统是国际输血协会(ISBT)2012年新确认的独立的血型系统,命名LAN,数字命名033,由单一高频率抗原Lan组成。红细胞Lan抗原在1962年第一次被报道,其载体为ABCB6蛋白,是一种ABC家族蛋白,参与人体生化代谢和免疫机制。抗-Lan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可引起轻重程度不等的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病和输血反应性疾病。本文主要对LAN血型系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为什么要做?·解决患者血小板输注·寻找解决办法问题免疫性因素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存在致死性风险.迫使输血工作者寻找新方法常见解决方法评价配型·检测HLA抗体方法:·检测HPA抗体方法:·疑难配型:很难找到阴性供血者.
会议
目的 正确鉴定ABO血型对于临床安全、有效输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血清学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患者的分子机制,为临床输血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临床正反定型不一致患者的标本;常规血清学ABO血型正反定型;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测不规则抗体;吸收放散法鉴定弱血型抗原;PCR方法扩增ABO基因的7个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必要时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 15例标本检出2个新的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MSCs在多种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中有调控作用.巨噬细胞的极化和功能受造血微环境即Niche的调控.然而,MSC和巨噬细胞的关系研究并不清楚.
会议
目的 评估深低温保存十年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质量和生物安全,为长期保存后的脐血造血干细胞临床应用前质量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对于库存期满十年的10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解冻评估,评估解冻前后细胞数,有核细胞总数、CD34+细胞总数、集落细胞总数(CFU-C)、活细胞变化,同时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判断有微生物污染。 结果 10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解冻后均无细菌、厌氧菌和真菌生长。
会议